尼尔・波兹曼(1931-2003),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生前一直在纽约大学任教。他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体生态学专业。直到2003年,他一直是文化传播系的系主任。2003年10月波兹曼去世后,美国各大媒体发表多篇评论,高度评价波兹曼对后现代工业社会的深刻预见和尖锐批评。
波兹曼出版过20余部著作。他的主要著作包括《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技术垄断》、《教学:一种颠覆性的活动》(合作者:查尔斯・韦恩加特纳)、《教学:一种保存性的活动》、《诚心诚意的反对》、《疯狂的谈话,愚蠢的谈话》、《如何看电视》、《建造通向18世纪的桥梁:过去怎样改变未来》。其中《娱乐至死》和《童年消逝》已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
《娱乐至死》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1、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 先进的传播技术,特别是电视,将人们淹没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也让能够教化人类的优秀文化沦为充满感官刺激的庸俗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甘心情愿沦为娱乐至死的奴隶,那最坏的结果将是人类将无知...
评分1、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 先进的传播技术,特别是电视,将人们淹没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也让能够教化人类的优秀文化沦为充满感官刺激的庸俗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甘心情愿沦为娱乐至死的奴隶,那最坏的结果将是人类将无知...
评分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第一章 媒介即隐喻 1.你根本不可能用烟雾表现哲学,它的形式已经排除了它的内容。 2.电视无法表示政治哲学,电视的形式注定了它同政治哲学是水火不相容的。 3.深入一种文化的最有效途径...
评分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第一章 媒介即隐喻 1.你根本不可能用烟雾表现哲学,它的形式已经排除了它的内容。 2.电视无法表示政治哲学,电视的形式注定了它同政治哲学是水火不相容的。 3.深入一种文化的最有效途径...
评分去年马东带着《奇葩说》独立出来的时候,他说创业前又读了一遍《娱乐至死》。有趣呀,读过批判娱乐的书之后,做出了当代娱乐的最高点。 受他启发,上个月又拿了《娱乐至死》来看,上次读还是在大学的时候,在经历了电脑、微博、微信乃至直播的更迭之后再看,倍感经典。 美...
2017年第12本。多年后画了一个下午时间重读,做了很多笔记,满分推荐。即使不谈波兹曼的批判性,这本书对于网络时代中如何认识和定位自己,也非常有启发。
评分這本書從頭到尾在講娛樂、電視使人變得淺薄,甚至不如150年前的美國人思想深刻。事實上他的價值觀是基於閱讀讓人「深刻」,而娛樂讓人「淺薄」,而「深刻」在道德上是優於「淺薄」的。據此他批判了「淺薄」剝奪了人的是非判斷能力,因而更加容易被奴役,所以失去自由。但我認爲娛樂和變得淺薄也是個人選擇,是不可剝奪的自由,事實上這本書打着自由的旗號對自由意志進行了全面的攻擊。人們低俗、淺薄、愚蠢的自由是最容易被道德優越者攻擊的。
评分五分之一,弃。读起来很像一个衣冠楚楚眉头紧蹙正襟危座的人在胡说八道。
评分看到有一评论认为浅薄、堕落也是一种自由,所以认为作者是在妨碍自由,还获得了很多点赞,真是可笑。本书的最后一页写到:危险的不是他们笑和不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思考。对于无意识的个体,自由毫无意义。作者不是要限制你看电视的自由,而是要唤起你看电视时的自我意识。
评分绝对必读。此书的精粹之处并不在于指出媒体(特别是电视)的娱乐性,而是在于指出这种娱乐性(无处不在的)对现实世界的建构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