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上下)

中国哲学史(上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冯友兰(一八九五-一九九○),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赴美,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一九二八至一九五二年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一九五二年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冯友兰
出品人:
页数:298;443
译者:
出版时间:2000-11
价格:4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172373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哲学 
  • 冯友兰 
  • 中国哲学史 
  • 中国哲学 
  • 哲学史 
  • 中国 
  • 历史 
  • 国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冯友兰所著的《中国哲学史》两卷本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陈寅恪曾评此书,以为“取材谨严,持论精确……今欲求一中国哲学史,能骄傅会之恶习,而具了解之同情者,则冯君此作庶几近之”,“此书作者取西洋哲学观念,以阐紫阳之学,宜其所系统而多新解”。

这部哲学史的基本架构已为中国哲学史界普遍接受,其中的许多观点,如名家应分为惠施之“合同异”、公孙龙之“离坚白”两派,二程思想不同,分别为心学、理学之先驱,又如程朱异同、陆王异同、朱王异同等等,均为前人所未发,后人所不能改,已成为学术界的定论。故此哲学史是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

全著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两篇,子学时代介绍了孔子、墨子、孟子、战国、老子、公孙及儒家的哲学文化,经学时代介绍了董仲舒、朱子及清代的哲学文化。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起初看这本书是朋友推荐的,当时的自己感觉大学生活实在是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虽然自己从大一直到大三一直在看书,但感觉自己看的书是没有目的的,是一种逛街似的看书,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当自己要为以后的生活开始打算的时候,就想看几本对自己以后人生的道路有路标作用...  

评分

在燕京大学任教期间,冯友兰讲授中国哲学史,分别于1931年、1934年完成《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后作为大学教材,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该书是继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之后又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代表了30年代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此书...  

评分

我一直倾向于认为把冯友兰当成教中国哲学的教授就可以了,他的东西是属于哲学史的范畴,不能算是严肃的哲学范畴,对于近代中国哲学史的学术发展上很有研究价值,但哲学或者思想上价值不大。    冯友兰的哲学史看透了,其实就是一个美国新实在论内容的洋人穿着中国哲学...  

评分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 自序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1.哲学在中华文化的地位 哲学与宗教的区别:大宗教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 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不是宗教 4 高于道德价值——超道德价值 2.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 圣...  

评分

我一直倾向于认为把冯友兰当成教中国哲学的教授就可以了,他的东西是属于哲学史的范畴,不能算是严肃的哲学范畴,对于近代中国哲学史的学术发展上很有研究价值,但哲学或者思想上价值不大。    冯友兰的哲学史看透了,其实就是一个美国新实在论内容的洋人穿着中国哲学...  

用户评价

评分

论述很独到,材料也很丰富,可惜我还是读不明白哲学观念……

评分

读了一大半,一大半没懂。看来读这书时候未到。

评分

历时半年,终于看完~无论是古文还是民国文都不好懂,不管怎么样看懂的地方确实受益匪浅,没看懂的地方也确实头疼。附录几篇总结是点睛之笔,概括总结了发端于中国本土的几家学说,横向梳理清了脉络。相当佩服作者,写成这样一部著作,不仅要饱读国学著作,还得熟识西方哲学思想,真是学贯古今中外。

评分

看得我想吐

评分

虽然很多人批评这册书,我倒是觉得把并不符合现在哲学框架的古文论集一点点剥离开来,让他们以哲学的形态呈现出自身的发展脉络,这件事情也是莫大的功劳,况且书里的论据翔实,当了资料集来看都是特别有营养的。对于那些所谓的批评者,我觉得还是免了这种文人相轻的臭毛病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