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隆基,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先后获明尼苏达大学及斯坦福大学硕士及博士学位;曾任教于美国堪萨斯大学、圣路易市华盛顿大学和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现任教于美国田纳西州猛菲斯大学。著有《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未断奶的民族》等。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其实探讨的正是个人与社会,在20世纪的中国受到哪些因素的左右。“仁者,人也。”儒家思想影响了多少人的心理结构,中国人缺乏自我自主意识,也是其中一斑。全书视野开阔,令人心服。
大约在十七八年前,有一本书悄悄地在大学里流传,与其说书,不如说是一份复印本,篇名叫《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作者名为孙隆基,据说他是香港人,而且到美国留的学。那个时候,正是“文化热”如火如荼的时候。文化人见了面,就要谈文化。书也是这样,只要染上“文化”二字,就立即洛阳纸贵,印个四五万册,是家常便饭之事。在这本书里,孙氏不仅谈文化,而且还是文化的深层结构,这就不能不撩拨起大家的好奇心了。
春节将至,尚有十天左右,而农贸市场和超市里已经是人头攒动。今天早晨,我见到一个菜市门口赫然挂着一只去了毛的猪,倒让我想起伦伯朗的一副画来。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要也是特别长的节日,这个节日说白日了就是回家吃妈妈做的饭,家族聚餐。虽然大城市的人和有钱的人有更多...
评分本着学习和研究的角度看了此书,感觉作者从细节的行为层面去解读蕴含的文化深层结构,思路以小搏大。尽管表面上也是由大到小的推理,但我并不认为作者对宏观层面中国的文化有整体的把握和深刻的理解。 比如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作者更倾向于两种文化的对比或对立,但实际上中国文...
评分说到中国人的民族性,接触得最早的就是《丑陋的中国人》了。里面描述的东西都很细碎,体现出来的就是中国人贪小利,钻空子,好内斗。“中国人是一个受伤很深的民族,没有培养出赞美和欣赏别人的能力,却发展成斗自或阿谀别人的两极化动物。更由于在酱缸里酱得太久,思想和判断...
评分近读孙隆基先生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开篇言中国人对人的定义:“人者,仁也”。“仁”是“人”字旁边一个“二,亦即是说,只有在“二人”的对应关系中,才能对任何一方下定义。因此,中国人很早就把“自我”抛出了。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中国人总是表现出谦虚、谨慎、容...
评分琐碎的枝蔓影响了书的系统性。全书的细节呈现与观点书写,充满了一种由身处“中国文化”区域的“内心的羞耻感”所带来的怨妇气息。而作者将许多阶段性、非群体决定性的中外差异,在众多对比中将此根源误作为群体的倾向,并完全归结于“人格”“素质”的自我奴化、“政府”熏染...
最后终于说了,本书的批判性视角是从西方的结构出发。没有这个前提,这本书的很多东西都充满偏见。尤其感觉对于道家有很多误读。但是不少批判一针见血,畅快淋漓,确实如此。发展自我也许是走向道家说的无我的必须步骤?人没有办法通过留在母胎里直接达到合一境界,这种未经过分离的合一似乎注定是不成熟的。
评分明明是仅仅将表象罗列然后用西方的分析办法来阐述了自己看法,却说成中国文化的结构,这不是中国现象的深层结构么。这么高的评价实在搞不懂,说白了就是本厚黑学的书,我呸!
评分一多半弃。本来也只是想了解一下那年代的思潮(曾在大陆很流行。。),看了一点就大概能猜到后面了,越写越重复,还写了四百多页,真能扯啊。两岸三地都呆过,对中国人的综述反而更奇葩。。。以及排版+删减此书比港版少百来页
评分明明是仅仅将表象罗列然后用西方的分析办法来阐述了自己看法,却说成中国文化的结构,这不是中国现象的深层结构么。这么高的评价实在搞不懂,说白了就是本厚黑学的书,我呸!
评分翻到300页看不下去了,阅读体验不佳,买亏了。书里反反复复的意思和苛责太多,感觉写的是30年前的中国,而且也没看出来“深层”在哪里,还用了过时多年的弗洛伊德“口欲期”,还有左脑理性右脑情感一类的观点。国人深陷人际关系泥潭,限制了自我的发展这倒是有据可依,可是这本书没写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