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男,1964年8月生于江苏省丹徒县。1981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85年留校,任中文系助教、讲师(1987)、副教授(1994)、教授(1998)。200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
主要著作有《格非文集》、《欲望的旗帜》、《塞壬的歌声》等。有英、法、日、意大利等语种的单行本在国外出版。
2004年,沉寂了十年的格非推出长篇小说《人面桃花》,重新点燃了我对中国文学的希望。《人面桃花》选择20世纪初的中国为背景,情窦初开的少女秀米一天遇上了革命党人张季元,然后一场关于革命、乌托邦、的故事就慢慢舒展开。这本书的文字优美, 情节起伏跌宕,细枝末节都经过了精心的处理,其精致与05年06年推出的《兄弟》的粗糙恰好成为鲜明对比。格非也因这本书获得第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授奖辞写到“格非的写作坚韧、优雅而纯粹……他的叙事繁复精致,语言华美、典雅,散发着浓厚的书卷气息……既充分展现了汉语的伟大魅力,又及时唤醒了现代人对母语的复杂感情。”。《人面桃花》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对诸如乌托邦、革命以及暴力,作者并没有去作价值判断或者道德判断,而是留下了一个含糊的臆想空间;他也没有拘泥在历史的细节上,而是在此基础上另辟一条通往人的心灵空间的通途。这就是本书最高明之处--小说它不同于论文需要在事实的基础上建构明确的价值判断,也不是随笔散文类文章,是一种主要个人思想的表达。小说艺术最主要的就是要在虚构的故事上再给读者留下臆想的空间。哈姆雷特风靡几千年,其窍门全然一句“TO BO,OR NOT TO BE”之间。
本文属转载 作者:他他 文章来源: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2ea256010099zi.html?tj=1 毫无疑问,《人面桃花》是我近年阅读经验中最值得怀念的一部小说,作家格非以他一贯的优雅而美丽的笔调,展现了清末民初那一个风云更迭、急剧变革的时代中,人们内心的...
评分书的序言对此书评价颇高,那时候手头三本书,最后一本才看,懒得去还,就一直看下去了.做一个很不浪漫的描述,这本书是写一个女革命党人的成长轨迹.其实整本书是比较有可看性的.单从女主角的名字,秀米,大约就能窥得一点.看完之后,对当时人对于革命的矛盾与盲从心态,也可以收获一点....
评分看了不少格非的书... 总有飘的感觉..这本依旧.. 喜欢这种一成不变.. 喜欢他对理想的一句话... 为理想而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就是看着它终于成笑谈 --格非 并在文章中娓娓叙述.....
评分看了不少格非的书... 总有飘的感觉..这本依旧.. 喜欢这种一成不变.. 喜欢他对理想的一句话... 为理想而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就是看着它终于成笑谈 --格非 并在文章中娓娓叙述.....
评分格非十年沥血巨作,让人不忍读,又不忍不读。 人物简介: 陆秀米: 辛亥革命烈士,小说的主人公。 这个寡言,消瘦、淡漠的姑娘,也算得上是官家的小姐,读私塾,通诗韵,秀外慧中。 若不是摧枯拉朽的辛亥革命,或许不几年后,也如寻常女子一样,嫁做人妇,相夫教...
在课上跟格非探讨过这本书,也是我最早看的他的书。
评分值得一记的是这是今年第一本读一半读不下去的书。字字句句的美好,不抵人物的空洞、内容的匪夷所思和直男癌对女性思维的恶意揣度
评分第二部分女主人公被绑票,被轮奸。恰好团伙头目之间内斗,互相残杀,头目竟还个个找被绑架的女主人公谈话,这种情节合理吗?这种作品在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竟然排名第一,中国没有写得好的小说了吗?
评分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票数最高作品格非《江南三部曲》。文笔唯美,人物空洞。百般念想,不知所终。
评分格非的乌托邦给人的感觉,不是乌托邦不能实现,而是主角们太蠢以至于乌托邦不能实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