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濛(1934-),河北南皮人,生於北京。1948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53年開始文學創作,以短篇小說,《組織部來瞭個年青人》引起社會關注。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六十年代調往新疆。1978年調迴北京作協,曆任北京市作協副主席、《人民文學》雜誌主編、文化部部長、中國作協 副主席、中國共産黨第十三屆中央委員。1989年辭去文化部部長之職,專心創作。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青春萬歲》、《活動變人形》等。
《活動變人形》是王濛在1985年發錶的長篇小說。
1980年,語言學傢、副教授“倪藻”去歐洲一個城市訪問,住在歐洲那城市的漢學傢“史福崗”(倪藻父親倪吾誠好友)的傢裏,他看到一幅清朝書法傢鄭闆橋的字“難得糊塗”,他想起瞭父親。
倪吾誠是一個遺腹子,齣生在河北省孟官屯的一個地主傢,10歲時,他指責“纏足”是愚昧和野蠻,指責地主吃租是寄生蟲,母親認為他是中瞭邪(北方稱神打,南方稱降頭,是一種巫術)。
母親那邊親戚,一個哥哥對他母親說:“煙槍和媳婦,準能攏住他”,15歲的倪吾誠抽大煙,還跟那哥哥學會瞭手淫(自慰),16歲時,被鴉片奪取精氣神的他病倒瞭,後來成瞭羅圈腿。
17歲,倪吾誠去洋學堂讀書,同時娶瞭母親安排的妻子“靜宜”,母親去世後,他堅決沒有要傢裏的財産,而是去歐洲留學。
19歲,倪吾誠從歐洲留學歸來,在北平當瞭講師,靜宜也接到瞭北平,這時候,他纔發現自己的妻子是“愚昧、麻木、白癡”。
靜宜生瞭第二個兒子“倪藻”之後,帶著自己的母親、姐姐“靜珍”一起到北平,咒罵倪吾誠是“老孫”。
三個女人鬧傢裏,倪吾誠自殺,但是沒有成功。
倪吾誠給妻子道歉,給孩子買瞭《世界名人小傳》,告誡孩子:“一個人該聰明的地方要聰明,該糊塗的時候就要糊塗”。
倪吾誠和歐洲漢學傢“史福崗”談起中華文明的時候說,“中華民國正在四分五裂,中國共産黨在鬍鬧,每個傢裏藏汙納垢,這個國傢幾韆年來沒有幸福,沒有愛情”。
靜宜又懷上瞭第三胎,他決心和靜宜離婚,被靜宜設計阻止瞭,沒辦法,他在門前的老槐樹上上吊“自殺”瞭。
1943年5月,倪吾誠復活,到一個臨海城市當瞭校長,當瞭大日本帝國民眾大會代錶,傢裏沒有這個迂腐的留學生教師之後,反而更加奮進瞭。
1946年,倪吾誠去瞭中國共産黨占領的解放區。
1949年,倪吾誠跟著毛澤東、周恩來、硃德等以勝利者的身份迴到北京。
1950年,倪吾誠在兒子倪藻的幫助下和母親離婚。 倪吾誠再婚後,不久又離婚瞭,他嚮兒子抱怨“婚姻和傢庭妨礙瞭我的潛力的發揮”。
倪吾誠晚年視力模糊將近10年,後來右腿摔斷,最後腦子軟化,他死的時候,送葬的人都很少,一生混得很差。
小说中倪吾诚是一个平庸的知识分子,有知识但没有独立思想,他的批判只是完全用西方的表面现象与中国作比较,不一样的就认为是中国落后、粗俗,没有尝试过去理解、探寻原因。其实,大多数人都只是平庸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也许并不能找到一条救国救民、改变社会的道路。但是...
評分倪吾诚,是近代中国欧风美雨浪潮之下的孤独“异乡人”。 二十世纪初东学西渐,自清末始日本欧美之现代文明科技学说流派传入中国,古老陈腐的国度亦有各位年轻志士留日留美留欧,这其中有鲁迅胡适钱钟书季羡林闻一多云云,将来或干出一番惊天动地事业,或以一己之力推动中国现代...
評分《活动变人形》 王蒙著 正如之前有评论认为王先生有足够的智力却反而被智力妨碍了他写作所应持有的态度一样,鄙人也觉得王先生有足够的智力拾掇起一部乃至数部优秀作品所需要的素材,但他却总是不按常理出牌,以致该书非但没有阅读的“陌生化”效果,还产生一种因过度...
看著纍
评分一個喪傢犬父親的故事。
评分意識流。審視中西文化衝突的取嚮。對倪吾誠的刻畫很深刻——他一生追求光榮、幸福、愛情,但隻給自己和彆人帶來恥辱、痛苦、怨毒。薑靜珍完全就是歇斯底裏的豆瓣文藝女青年的真實寫照啊~~~
评分這一段時間內都不想看當代的小說瞭...
评分若能砍掉頭尾,可以給五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