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凯歌

少年凯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凯歌,1952年生于北京,祖籍福建。1965年考入北京四中,1969年春到云南插队,1971年参军;1976年回北京;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82年毕业后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

1984年执导处女作《黄上地》,1985年以此片享誉国际,并连带使大陆第五代导演在国际上名声鹊起。

主要作品有《大阅兵》《孩子王》《边走边唱》《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等,先后在国际上多次获大奖。

曾分别于1989年、1993年、1998年做过柏林、威尼斯和夏纳世界三大电影书的评委,并做过日本神户、葡萄牙里斯本、以色列耶路撒冷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陈凯歌
出品人:
页数:189
译者:
出版时间:2001-6
价格:1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2003410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陈凯歌 
  • 传记 
  • 自传 
  • 文革 
  • 成长 
  • 电影 
  • 中国 
  • 青春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在成为著名电影导演之前,他曾有过怎样的人生?陈凯歌亲自执笔,直面他的少年时代。他敢于面对,勇于审视自己,并承认曾经犯过的错误。他的回忆与思考,既富于自省和批判精神,又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和历史的鲜活性。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文笔、个人的视角,对成名之前生活、思想、艺术积累的小结,能够启迪我们许许多多的人。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人到十三岁,自以为对这个世界已相当重要,而世界才刚刚准备原谅你的幼稚。” 以上是陈凯歌的自传《少年凯歌》里的一句话,后来也被香港新锐导演彭浩翔用作了电影《AV》的开场旁白。而这篇文章的题目名叫《看客》。 虽然在毕业后的几度搬迁中遗失了当年的读书笔记,但捧着《...  

评分

初识陈凯歌,还是在他最巅峰的那部《霸王别姬》中。 彼时凯歌携着几位主创风光亮相嘎纳,最终横扫一系列国际大奖并摘得中国电影至今唯一一座金棕榈,打开了中国电影与国际接壤的新局面,不可谓不是荣耀四方。 《霸王别姬》耗尽陈凯歌一生才华与心血,才得以惊艳世界,但我今天...  

评分

评分

这本传记中,陈的自我批判令人难以致信。人性的丑恶与良知就在其间穿插,既让人不敢正视,又叫人不得不面对。  

评分

“打开地狱,找到的只是受难的群佛,那么,灾难是从哪儿来的呢?──打碎了神灯的和尚诅咒庙宇,因为他就是从那儿来的。”——《少年凯歌》。 陈凯歌写这本书回忆了他的二十年前,我看这本书在写的二十年后。文字承载了历史。 像我这种年龄的中国人很有意思,包括自己,对上...  

用户评价

评分

现在的文艺青年多认为大陆导演文笔最好的是贾樟柯,殊不知,陈凯歌的文笔足以称之为散文大师。读完之后,掩卷沉思,一个拍出《黄土地》的导演,一个写出《少年凯歌》的导演,是怎么会拍出《无极》和《搜索》的呢?

评分

把自己在那个年代犯的错误归结于大环境 ,却让人很难心生恶感 ,盖因文笔实在太好了。书里最喜欢的一句话摘录如下——“麻雀被宣布为敌人,它就不再是一只鸟。它的存在即是罪恶,罪恶就必须消灭它。而在我还弱小时已不能怜悯弱小,实在能对我日后的强壮指望什么呢?”

评分

四星半。出乎意料的好,本来对陈凯歌一直印象不佳,就算是《霸王别姬》也没觉得多好,但这本回忆录显露出的思辨力度和文字功夫都不是盖的,一些章节让我想起杨小凯的《牛鬼蛇神录》

评分

这两天看陈凯歌《少年凯歌》被震到了,时常怀着异样的心情在路上,感慨于陈凯歌的文笔与造诣,叹为观止,同样震慑于文革对那个时代所有人造成的无法弥补的创伤,陈凯歌对内心的剖白令人激赞,文中悲剧种种直捣心灵,无法释怀。

评分

和他的电影无关,只是少年的无知,在文革的游历,所以相当好看!凯歌不当小说家现在困死泥潭真是可惜了,“天才之前须有天才的土壤”,大概是他始终信奉的自负教条,勇略丧尽,昏悃不知,安记少年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