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麦尔维尔(Herman Melville, 1819年8月1日—1891年9月28日),美国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由于家境不好,做过农夫、职员、教师、水手、海军等职务,后来成为小说家,他以其海上经历为事实依据写成其寓言杰作《白鲸记》(1851年),这部小说被认为是美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英国作家毛姆在《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一书中对《白鲸记》的评价远在美国其他作家爱伦·坡与马克吐温之上。麦尔维尔生前默默无闻,穷愁潦倒以终,在《白鲸记》出版后七十年才暴得大名;他的作品还包括短篇小说,如《书记员巴特子比》(1856年)以及中篇小说《比利·巴德》(1924年出版)。
他的小说往往流露出对现代西方文明的憎恨、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和对正义的人道主义的追求。他的某些作品(如《玛地》和《白鲸》)还凝聚着他对宇宙和人类本性问题的哲理探索。
《漂亮水手》的篇幅不长,相当于我国一般的中篇小说,内容也不复杂。小说叙述的故事发生在1997年。一个叫比利·巴德的青年被强征到英国战舰“不屈”号上当水手。他长相英俊,人很单纯,与舰长维尔及水手们相处得都不错,但却遭到了船上的兵器教官克拉格特的妒忌,后者诬告他谋反。比利·巴德在与克拉格特对质的时候由于过于激愤,加上因紧张时口吃的毛病而不善于表达,便动手打了克拉格特。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拳竟把克拉格特送上了黄泉路。在临时组织的军事法庭上,这个案子引起了争论。舰长既是惟一的“犯罪”目击者,又是审判官之一,他知道比利不是故意杀人,但当时正处在战争时期,尤其是前不久英国海军发生过兵变,这就使得舰长这个至关重要的人物的观点偏向了不利于这个年轻被告的方面。经过长时间的辩论后,一把不公正的“正义之剑”斩向了比利·巴德——他被判处绞刑,死后被马上海葬了。 漂亮水手比利·巴德被强征到英舰“不屈船上的兵器教宫妨忌,诬告他谋反,比利·巴德失手打死了兵器教宫,被舰长知道比利冤枉,但战争时期,尤其是不久前英国海军发生过兵变,这使得的命运无法改变。
叙事人似乎暗示,我们对于现实合理性的要求和评估(整个启蒙世纪的哲学本质在于此)让人执著于机智的分析,得出妥善的结论,协调悲惨的现实,注入虚弱的品味,但或许是无助于理解悲剧的实质。 “英俊水手”在“大哗变”之年的遭遇是如此不幸,却也让人铭记难忘。谁能说他只是带...
评分曾经看过人艺排演的话剧《哗变》,讲述二战时期美国海军的一艘军舰上发生的士兵哗变事件,迂回曲折,针尖麦芒,线索与矛盾纠结碰撞得煞是精彩。自然,这是一部现实主义走向的作品,虽有思维的逆向但不脱事实的根基。而面对类似的题材,赫尔曼•麦尔维尔的《水手比利•巴...
评分博尔赫斯在他的书评中指出:“《比利•巴德》可归结为描写正义与法律冲突的故事,但这一总括远没有主人公的特点来得重要,他杀了人,却始终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受到审判并被定罪。”(《博尔赫斯全集•散文卷下》,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
评分事实上,麦尔维尔对于海上社会并不抱有浪漫化的想法,他将战舰的警察系统与陆地的商业部门相提并论,认为两者都是与“全体的道德意志相违背”,但是只要涉及人类道德风范及其消亡之中的纯真质朴的魅力,他会不惜笔墨,将誉美之词奉送给帆船时代的水手,并以高调的姿态对陆地文...
评分海上与陆地的对比,原始品性与文明统一体的对比,用来揭示人类社会蔓延的“道德邪曲”:人类公平交易的潜规则是重在行使“不信任的机灵”,而所谓的率性奔放无非是露骨地“共享心灵的扭曲”。 作者把比利写成一个“正直的野蛮人”,把纳尔逊上将说成是比诗人更伟大的感召者,把...
纯粹的恶与innocent的野蛮人,哪种才是所谓的自然状态?如何消解nomos和physis间的对立?
评分能在21世纪逛到这么一本有意思的书 感觉还挺有缘的
评分这个翻译太销魂了,敢不敢解构重组一下英语的语言结构,别整得像谷歌翻译一样。
评分好像大学买的。冲麦尔维尔。
评分这个翻译太销魂了,敢不敢解构重组一下英语的语言结构,别整得像谷歌翻译一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