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讲阳明心学

梁启超讲阳明心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许葆云,《王阳明》三部曲作者,阳明心学传人。

2012年11月受邀参加绍兴阳明心学国际研讨会,同月,在北京外经贸大学、四川大学举行讲座,并为超星数字图书馆名师讲坛录制心学讲座。

2013年,对宋明关学体系和关学与心学间的传承、融合关系进行研究,并完成相关著作。

出版者:陕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许葆云 评注
出品人:
页数:312
译者:
出版时间:2014-3
价格:2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2410811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王阳明 
  • 哲学 
  • 梁启超 
  • 梁启超讲阳明心学 
  • 心学 
  • 思想 
  • 中国哲学 
  • 开智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是作者许葆云对梁启超在1926年出版的专著《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所作的注评之作。许葆云就梁启超的《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一段一段的作出自己的理解,旁征博引,融合了自己和梁启超对于阳明心学的理解。

主要讲解了王阳明的致良知之学,追根溯源,探讨心学内核,以廓清后世对阳明心学之误解,意在发扬其价值。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可能是因为文言文表述、可能是因为心学属于唯心主义,读起来真心累,好多内容没读懂;有的内容好像懂了,但不能准确的翻译成现代文字。 几个概念: 1、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如果要翻译知行合一,我想『实践出真知』是最恰当的。在王阳明的心学里,知和行是一个意...  

评分

孔孟之后,只有儒教儒术,而无儒学,要到阳明才再度重视仁义的内圣观念:致良知,知行合一,就是要有辨是非之心,为善去恶之行。用阳明的四句教来说就是: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为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梁与许两人的讲解都还不错,值得一读。 几个校...

评分

评分

孔孟之后,只有儒教儒术,而无儒学,要到阳明才再度重视仁义的内圣观念:致良知,知行合一,就是要有辨是非之心,为善去恶之行。用阳明的四句教来说就是: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为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梁与许两人的讲解都还不错,值得一读。 几个校...

评分

孔孟之后,只有儒教儒术,而无儒学,要到阳明才再度重视仁义的内圣观念:致良知,知行合一,就是要有辨是非之心,为善去恶之行。用阳明的四句教来说就是: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为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梁与许两人的讲解都还不错,值得一读。 几个校...

用户评价

评分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不知” 批判迂腐读书人和统治者 不太喜欢作者的上帝口吻

评分

以前评注都不忍看,这许葆云是通透的大人吧?其评注有水平,比王阳明和梁启超讲的明白,当然是我水平所致,后两者是伟人,但因文字隔阂,真心领悟不了。这本书把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讲明白了,也把梁启超的主要思想发展交代明白了,真是一书三得!另外,从其中可知文言文自有一些固有缺点,表述有时候是车轱辘话,古人还觉得那样有文采,结果就越发浆糊,新文化运动是历史必然,所以印证了之前南怀瑾说的古文字的好处:与口语独立,不会随时代变化,至于理解困难,只要受过一两年训练,古文自然通晓。这是把他的自我经验推广及人,但不能人人都是他那般天才!当然,语言与时俱进之后,古文更加难读是确实,但孔子都认为:时也,与时俱进是当然之然的事情。

评分

追根溯源,探讨心学内核

评分

从梁氏和许氏角度,去讲解知行合一、致良知、立志。很多细节让我感悟慎重。也解惑了我内心的部分困顿。不管怎么样,还需自己坚持的致良知,方能正真体会》》》》》

评分

梁先生是个大家,上承儒学,身体力行,本就讲得真切。许先生又结合当代实际,用语俚俗,讲论透彻,解了我不少疑惑。看了这本书,了解了一点阳明心学,也总算知道了老子并非虚妄谈玄,孔子并非迂腐泛泛。我们中国的古代哲学其实是博大精深又积极有为的,只是被一代代阉割,才成了现在的所谓“国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