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海内外第一部研究梁漱溟思想和社会活动的专著。作者考察了梁漱溟思想发展的轨迹、他受到的家庭影响和社会联系,讨论了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并以之与毛泽东等人加以比较,指出了梁漱溟思想与世界性反现代思潮在客观上的联系。他对梁漱溟早年精神危机作了心理学分析,对梁漱溟的反都市主义作出了独特评价。
一直偏爱用西方研究方法讲述中国历史的学术作品,从黄仁宇开始,逐渐涉猎了史景迁、孔飞力等一些名家的作品。读艾恺的这本《最后的儒家》是源于对梁漱溟这个人物的好奇。作者秉承西方历史文献一惯的注重史料分析的风格,对这个一生95岁的思想家所行所思仅仅通过史料去加以理解...
评分This seems to be a very good book. It’s language is elegant and engaging, without losing precision. It starts from “a wintry blue Peking dawn in 1918” when Liang Shuming’s father threw himself into icy water, and ends with Liang’s final visit to his fa...
: K825.4/3933-28
评分一如读梁漱溟著作本身,皆是“满纸荒唐言”;儒粉的论断,总是令人笑掉大牙。
评分梁漱溟是不值得讨论的小丑和偏执狂——我一贯的立场。他有充当领袖的野心,又有趋炎附势的虚伪。既不是为人民服务,也不信仰任何的主义。我鄙视他。
评分梁漱溟是不值得讨论的小丑和偏执狂——我一贯的立场。他有充当领袖的野心,又有趋炎附势的虚伪。既不是为人民服务,也不信仰任何的主义。我鄙视他。
评分梁漱溟一向主张用中国文化的理智,通过乡村建设,来救中国。他不免有些理想化,全然依靠他所培训过的乡村工作者的宣教,而这些人却口头上宣讲一出,却未能起到示范作用,他本人也承认未能将知识分子和群众真正的结合,而是脱离了群众。他也不免有些偏颇,认为通过乡村建设可作为拯救中国的途径,全然不顾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然而,他并不是一个空谈者,而是一个不为权势折腰,凭借满腔的责任感亲自入乡里,走田间的探路者,虽然他的纲领只在短暂的时间里付诸实践,但他为此理想奔走一生,如他在暮年所言“做完了这一生要做的事情”,他可以无憾了。在这个缺少公共知识分子的时代,梁漱溟愈加令人钦佩和怀念。为一个学者作传不是一件易事,因为不仅要理解学者的思想,还要把握其发展的脉络。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显然是对梁漱溟的思想做了深入的研究。此外,书的内容还受到了梁本人的认可,所以不得不说这是一本研究性传记,一本有价值的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