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叶集》初版问世至今已一百三十七年,它的作者惠特曼逝世也整整一百年了。从某些方面说,世界文学史上还找不到另一个范例,能像《草叶集》和惠特曼这样体现一部作品同它的作者呼吸与共、生死相连的关系。正如惠特曼在诗集(正编)结尾的《再见!》中向我们招呼的:“同志,这不是书本,/谁接触它,就是接触一个人。”这个人便是诗人自己。<br><br> 惠特曼生当美国独立后约半个世纪,也就是那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在新
瓦尔特·惠特曼(1919~1892〕美国著名的民主诗人。生于长岛一个海滨小村庄,当过邮差、排字工、乡村教师、编辑和报纸主笔。《草叶集》是他惟一的一部诗集,几度增删修订,成为美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一部诗歌经典。
我觉得这首诗是《草叶集》中很具代表性的一首。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类诗的存在,《草叶集》才会从诞生之初就连遭厄运。在这首诗中惠特曼将性提到一个崇高的位置,饱含深情的赞美性爱和人类的肉体。这些文字是很直白的,十九世纪的美国处于一个比较保守的状态,所以惠特曼的诗被美...
评分2010年疯狂地迷恋这本书,崇拜作者“惠特曼” 无比霸气,无比爷们儿 一泻千里的气势、无所不包的容量 一种原始、野蛮、天然的纯洁和力量! 感觉像一个“混蛋”诗人,那么大胆、那么高傲。 头一次发现,原来并非所有诗人都是悲春伤秋,并非所有诗人都是多愁善感。 原来诗人也可...
评分最喜欢这一句:“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这是一本对自由,民主的美好畅想,描述着世上最为平凡,普通且密密成群,生而不息的事物。喜欢这本书最主要原因是,这部诗集的风格,年轻,有朝气,粗犷,有那么一点肆无忌惮,带有一种自信,自以为是个先知和代言人,语...
评分——阅读惠特曼的一个视角 T. J. 克拉克的书《现代生活的画像》梳理了居伊·德波的“景观”在印象派绘画中的史前史。它尝试了从阶级角度剖析印象派绘画构图模式的方法,意在揭示了风景画、裸体艺术等绘画类型在莫奈、马奈等人笔下当时正在发生的变形,这种变形不仅是对经典绘画...
评分我不知道这是《草叶集》的第几版。最早的一版《草叶集》出版于1855年,但显然惠特曼之后一直有对其做增补创作,一直到他人生的最后阶段。所以作品集中会出现SANDS AT SEVENTY这样的Section也就不足为奇了。 惠特曼的诗作在美国的文学史上究竟占对重要的位置,我不敢评说。他的...
不多说 用心感受吧
评分不很爱他
评分为了民主、平等、法治,诗人走在前面。诗人走得太快了,时代在后面气喘吁吁。(这个版本应该是李野光和楚图南一起译的吧,译得挺好的,毕竟诗歌翻译起来比较麻烦。)
评分HI!惠特曼先生,好像一片森林唱出来的嘹亮歌声。
评分为了民主、平等、法治,诗人走在前面。诗人走得太快了,时代在后面气喘吁吁。(这个版本应该是李野光和楚图南一起译的吧,译得挺好的,毕竟诗歌翻译起来比较麻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