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正午故事》主笔郭玉洁在媒体从业多年后,首度将人生沉淀积累成书。
十八篇文字里,记录了来自人生现场的如实观察。在泰国清道潜心体验工匠生活,在柏林墙下回顾城市历史,从乌兰巴托往北,去往成吉思汗出生的地方,在台湾的文学课堂上倾听大师们分享文化记忆。
这是一本非虚构文字作品合集,关于文学、历史、城市、命运。辗转四座城市,对话十位名人,与更多普通人的心灵,追忆数段往事,去理解每个人的生命选择。不同的声音汇聚,就是一个时代。
重回生命的现场,丰富、智性,又留存着天真的热情。
郭玉洁,知名媒体人,专栏作家。
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先后任《财经》记者、编辑,《生活》、《单向街》(后更名为《单读》)主编,《lens》主笔,路透中文网、纽约时报中文网、彭博商业周刊专栏作家。2011年前往台湾东华大学攻读创意写作学位,现为《界面·正午》联合创始人,《正午故事》主笔。
在碎片化时代仍保有专注的写作热情,相信总有一些人事、文字值得留存。
谈及写作,她说:“文学,是一个不老的梦,也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它逼一个写作者经过长年的寂寞岁月,啃食自身细密的经验,啃食爱、痛苦、绝望,啃食一切,然后以想象,以艰苦的努力,凝成独特的声音。”
记得16年某一期的《一站到底》里面有个台湾选手洪宏星,他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为他当过中餐厨师,作过金融白领,最后转行拳击手,并且在各个领域都获得很大的成就。当时他在《一站到底》舞台上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害怕去选择,甚至是冒险,如果你一成不变,那你的...
评分暗黑色的封底配以白色的文字,加上不知怎么形容的红色腰封,显得十分阴沉,倒也符合《众声》这个题目,倾听大众的声音,我想这其中大部分都是沉默已久,急需诉说的声音。而作者能将这些声音汇聚起来,以文字的形式传递给大众,想必也是费了不少精力。 对于作者,我并不熟悉,...
评分暗黑色的封底配以白色的文字,加上不知怎么形容的红色腰封,显得十分阴沉,倒也符合《众声》这个题目,倾听大众的声音,我想这其中大部分都是沉默已久,急需诉说的声音。而作者能将这些声音汇聚起来,以文字的形式传递给大众,想必也是费了不少精力。 对于作者,我并不熟悉,...
评分《众声》这本书拿到手,慢慢地读,读了很长一段时间。不知为什么,对待以往的书,都是一口气读完,然后写评,然后交作业。对《众声》却不是这样。一点儿也不着急,就那样悠悠然地读着每一篇文章,然后还要细细品味一番——只是不知道,自己品味到的那点儿东西,是不是就是郭玉...
评分由于《忽左忽右》郭玉洁的访谈开始看这本。但我不喜欢的部分想来其实颇为意外,说起来在郭老师一直处于“新新闻”/非虚构写作的中心,但好像还是有点把握不好作者/创作者的界限和在场感。总觉得很多文章都自己先代入了立场去共情,所以合作者相对相似(文化、语境等)的人她就好理解,比如吴明益、朱天文之类的台湾的几篇,和作者离得很远的人她就写得很流于表面,比如内蒙、何伟和几篇讲柏林的。另外是感觉明明是70后的郭老师却有点老气横秋,好像对年轻人有着无可奈何的批判感,又对漫长孤寂的写作有点意外的自我陶醉感。
评分错别字太多,甚至封二作者简介处就有。可怕,已经扔了
评分大失所望!作为作者,就这些写作材料我是不大好意思攒成一本书的,脸皮薄...
评分大失所望!作为作者,就这些写作材料我是不大好意思攒成一本书的,脸皮薄...
评分越来越多的记者出书,但好多都是报道的集子。如谢丁所说,郭玉洁成了作家型的记者。漫长孤寂的独处思考,反噬写作者,偶尔榨出一些浆汁,真是个不容易的行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