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吳江在八十歲之後寫作的回憶錄,回顧了自己從延安時期、大躍進、文革,直到改革開放以來長達六十年的政治生涯。作者以難得的直言無隱,刻畫了眾多黨內高層領導人和理論家,如胡耀邦、陳伯達、胡喬木、劉瀾濤、鄧力群、楊獻珍等,展現了錯綜紛紜的時局下黨內政治鬥爭、思想鬥爭的原貌。回憶之余,作者還從更大的歷史視角反觀曾經的個人處境,對歷史和自我進行反思,尤見一位理論家的鋒芒。
書中尤其精彩的是,1977–1982年在胡耀邦領導下的中央黨校,吳江直接參與了黨內數次重要論爭與重大文件的起草,包括文革的定性問題、關於“兩個凡是”的爭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提出、關於中國社會主義所處階段的論爭、如何評價毛澤東及其思想等等。這些論爭奠定了黨內乃至全國思想解放的基礎,直接推動了改革開放的進程。作為事件親歷者,作者對其間的政治角力和幕後曲折都有詳細而生動的記述。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最有價值的部分就在於其對改革開放初期高層思想的描述,作者作為親曆者,對現如今的社會思想之起源有著很好的體悟、甚至是參與了神話的構建。其對共和國史的思考也頗有價值
评分对杨献珍和艾思奇矛盾、胡耀邦和ZZY的矛盾叙述很有意思,“胡耀邦的突然辞职下台,可以说ZZY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胡耀邦真乃吴江所言“宽厚有余,威重不足,有开创新局面之雄心,无控制局势之魄力。容易受人欺侮,容易被人颠覆。”王震语云“学生上天安 ,要热处理,来一个抓一个,我们有四百万军队,怕什么!”
评分港版,早期经历比较生动,中后期铺垫大篇理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评分原来老一辈革命家里真有“不唯上不唯书”的作风;原来到九十年代初还有理论论战;原来改革开放当时要冲破的阻力已是现在人所不可想象的… 突然有点理解这些年了:作为在困难时间成长的人,本能就是避祸趋吉,所以正另摇摆;作为在佐亲空想主义熏陶中树立世界观的人,一旦湿正,就是从小耳濡目染那一套了…
评分相对伯达与乔木同志,吴江先生是当年二流水平的笔杆子。所谓“白衣飘飘”给我感受是略带雅典气息,有伯里克利味儿;而如今微博上很多戾气更带点儿暴民气息,我不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