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又是一個頗為復雜的人,他熱中權勢,長期掌控著清政府的內政外交軍事大權,聚集一批軍政人纔為其所用;有同僚稱其可殺,康有為拒絕他加入強學會,孫中山嚮他上書變法。如此等等,使得李鴻章的一生極富傳奇性。此書由梁啓超撰寫、何卓恩評注,全仿西人傳記之體,載述李鴻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診斷,使後之讀者,知其為人。
摘抄+内心小感 1. 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 2.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奠定了伤感的基调】 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虽然是梁老引用了少陵的文,但是放在书中那个氛围中,让我想到自己:遇到过的种种失败,又何尝不是主...
評分这是我在大学期间读的第一本书,说不喜欢有点自欺。首先梁启超先生的文史功夫自不提说,单凭其与李鸿章的政治背景、且与中国当时变革的国情息息相关。想必英雄相惜,梁启超先生写李鸿章传,名实所归。 开篇第一句话,“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定下了整个文章的基调——不是为...
評分近日看到史学新秀雪珥先生在《中国经营报》上连载的《李鸿章谈心专栏》,为“裱糊匠”翻案辩解之意跃然纸上。遂想起梁启超先生对李鸿章的持平之论: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李鸿章传》第一句话——“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如界碑准星,定下了全书...
評分 評分这是我在大学期间读的第一本书,说不喜欢有点自欺。首先梁启超先生的文史功夫自不提说,单凭其与李鸿章的政治背景、且与中国当时变革的国情息息相关。想必英雄相惜,梁启超先生写李鸿章传,名实所归。 开篇第一句话,“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定下了整个文章的基调——不是为...
敬李之纔,惜李之識,悲李之遇,唉;看文言文總覺得像唱歌是怎麼迴事,越看越有意思;
评分史來列國之中,麵臨變局之危,操持責任之重,所受掣肘之難,身被惡名之烈,何能過於李鴻章,設使身處其地,雖諸葛、居正復生,伊藤易國,其功,不能過之也是可以想見的,何況其後諸公。這個“賣國賊”可以坦然對韆古良相而無愧瞭。起於兵戈,死於危途,戮力一生,竟得一生功過在和戎,猶可嘆息。好在梁也是變局中人,所以可以敬其纔,悲其遇,至於惜其識,未免責備賢者,身在此變局,管窺蠡測,未見全豹,為理所當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見識,一代人有一代人之責任,是整體環境使然,賢達如鴻章也必不能脫此藩籬。即便梁自身,若使盡展其政治藍圖,也未必能救中國於當時。海內塵氛猶未靖,諸君莫做等閑看。是百年變局未已,你我也都是史中人。
评分雄論
评分縱是萬辱纏身,亦是一代英豪
评分“不學無術,不敢破格;不避勞苦,不畏謗言。”前者文化之悲,後者時代之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