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果(1918-2004),原名蔡濯堂,江苏镇江人。曾任职中国银行国外部,主编该部《办事细则》。后任香港工业总会、科学管理协会编辑,《读者文摘》中文版编辑。兼任香港圣神学哲学院中文教授。旋任香港中文大学翻译。著有散文集《艺术家肖像》、《香港之秋》、《想入非非》、《偷闲要 紧》等二十余种;专论翻译的有:《翻译研究》等三种,译有David Copperfield等二十余种。
这本书要告诉读者在翻译实践中哪里有地雷,哪里有险滩,哪里有流沙,也指明了安全的道路。贯穿全书的思想是,译文要像中文。诗人、散文家余光中先生为文介绍:此书是最适当的翻译教材。
书的内容包括序、序二、翻译要点、字典名称缩写表、引言、总论、把英文译成中文的基本条件、参考书、固有名词的翻译、新词、专门名词的翻译、中文语法、代名词、被动语气、中文修辞、中文字词、英文字、白话文和对话、白话文的节奏和音调、毛病、中国的中文、句型、改编、利用成语与迁就习惯、标点符号、英诗中译、其他、翻译评改等。
先从全书结构说起。 “要根本解决问题,必须从理论下手。”如思果先生所言,此书前三分之一篇幅(从“翻译要点”,“引言”到“参考书”),说的大致都是理论 尤其P20的对中英文联结性的“链子”的比喻,非常精妙,将此条铭记于心日后必有所获 而后大半段,则以实例居多,看...
评分余光中所撰前言第7页:理论上说来,好的译文给读者的感觉,应该像原文给原文读者的感觉。如果原文是清畅的,则不够清畅的译文,无论译得多么“精确”,对原文说来仍是“不忠”,而“不忠”与“精确”恰恰相反,为了“精确”不惜其他美德。这种译者,在潜意识里认为外文优于中文...
评分我手中的这本《翻译研究》是译言网六月《译言精选》做活动拿到的奖品。收到快递时发现,寄件人单位名称上已经写着“东西网”了。而译言网的定位也从最初的“打开一扇窗”变成了现在“发掘翻译人才”。当然,事实上这两者并不矛盾,或者说后者要更为精进,正如《翻译研究》总序...
评分去年11月参加翻译集训时,国际关系学院的教员极力推荐思果先生的《翻译研究》、《翻译新究》两本著作。回头找书时发现并不好买,时间一长读书的兴致就索然淡然了。今年世界读书日豆瓣搞活动,偶然发现理想国再版了两本书,又惊又喜,立马买下。 全书通读下来,其实思果先生就想...
评分一本很薄的书,虽然书名里有个“研究”,但写得通俗易懂,很多都是作者的*经验*之谈。 今天我们所能接触到的信息流充斥着大量西化了的中文,如“数以千计”、“对我而言”、“如我们所料”、“发展中国家”…… 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导致我们自己在写文章时也会冒出一两个“洋气...
语文书
评分作者说翻译分三等:像中文、过得去、不是中文。若想译文与原文如影随行,先把欧化中文的毛病去了。
评分这本谈翻译的书让我的中文写作大有长进!
评分翻译必读
评分句句恳切。许多当时非常“不中文”的说法,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