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100年中国电影发展历程观照对象,力图整合中国内地、台湾和香港电影的整体面貌,深入阐发中国电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蕴涵。按中国电影文化发展的总体脉络,将中国电影文化史划分为早年的道德图景,乱世的民族影像、分立的家国梦想与整合的文化阐发四个具有特定文化内蕴的历史时段;并在具体的历史陈述中,把握住各时段具有特定文化内蕴的电影作者,电影文本或电影类型,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这样的中国电影文化史,将以其不同于传统电影政治史,电影艺术史的面貌出现,并以其相对厚重的文化感悟超越一般的电影美学史,电影类型史,是一部全面,丰富的电影文化史著作。
从社会文化思潮变迁的线索串起中国电影史。民国电影的论述还是很深刻的,对17年电影中“英雄的历程”般的分析角度也有趣。不过许多段落确实是框架先行硬凹特征了。 引文和史料都很详实,建议配合罗艺军选编的《20世纪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下)》一起读,联系时代政策、当年的影片...
评分从社会文化思潮变迁的线索串起中国电影史。民国电影的论述还是很深刻的,对17年电影中“英雄的历程”般的分析角度也有趣。不过许多段落确实是框架先行硬凹特征了。 引文和史料都很详实,建议配合罗艺军选编的《20世纪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下)》一起读,联系时代政策、当年的影片...
评分从社会文化思潮变迁的线索串起中国电影史。民国电影的论述还是很深刻的,对17年电影中“英雄的历程”般的分析角度也有趣。不过许多段落确实是框架先行硬凹特征了。 引文和史料都很详实,建议配合罗艺军选编的《20世纪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下)》一起读,联系时代政策、当年的影片...
评分从社会文化思潮变迁的线索串起中国电影史。民国电影的论述还是很深刻的,对17年电影中“英雄的历程”般的分析角度也有趣。不过许多段落确实是框架先行硬凹特征了。 引文和史料都很详实,建议配合罗艺军选编的《20世纪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下)》一起读,联系时代政策、当年的影片...
评分从社会文化思潮变迁的线索串起中国电影史。民国电影的论述还是很深刻的,对17年电影中“英雄的历程”般的分析角度也有趣。不过许多段落确实是框架先行硬凹特征了。 引文和史料都很详实,建议配合罗艺军选编的《20世纪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下)》一起读,联系时代政策、当年的影片...
不了解中国电影的历史,就无法了解中国电影的今天,一个事物最初诞生的时候,往往是最容易了解它本质的时候,看看电影刚刚进入中国时候,中国的文人墨客和知识分子对电影的思考吧,那才是最纯粹,最有感情,最深入的思考,他们对电影抱有多大的期望,理想与希冀,可惜后来都在资本化的浪潮当中把当年的初心都给忘记了。了解中国电影市场诞生过的所有妖魔鬼怪,也就不难了解中国电影当下的牛鬼蛇神了。
评分内容挺全,语言太僵化,翻来覆去总是那几个词
评分犹如看《第十放映室》
评分虽然有些分析太牵强
评分内容详尽,叙述中肯,非常受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