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犯罪与刑罚

论犯罪与刑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方正出版社
作者:[意]切萨雷·贝卡里亚
出品人:
页数:206
译者:黄风
出版时间:2004-1
价格:2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107727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法学
  • 贝卡利亚
  • 法律
  • 刑法
  • 刑罚
  • 经典的
  • 贝卡里亚
  • 学术
  • 犯罪学
  • 刑罚
  • 法律
  • 社会学
  • 政治学
  • 历史
  • 哲学
  • 伦理学
  • 西绪弗斯
  • 古典著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贝卡里亚的《论犯罪与刑罚》问世于1764年4月。原著分为47章和一个“引言”;随后,作者针对来自宗教人士的攻击,又增加了一篇辩白性的文字——“致读者”(这个原著版本以下称为“47章版本”)。1765年,法国“百科《论犯罪与刑罚》派”学者达兰贝尔将此书翻译成法文,并且重新编排了章节,将正文划分为42章;这个版本 (以下称为“42章版本”)曾经得到贝卡里亚本人认可和称赞。“47章版本”与“42章版本”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最大的差别在于体系编排和论述次序的不同,“42章版本”把原来分散在不同章节中的、关于相同议题的论述加以相对集中,对某些章的论述顺序做了调整,并且把关于某些重要议题(例如刑讯和死刑)的论述予以前移。根据我的比较,“42章版本”比“47章版本”多1句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话;而“47章版本”则比“42章版本”多7句话,并且存在个别用词上的差异(关于这些不同之处,译者均在 “47章版本”的中译文里——加以注明)。10年前由中国大百科《论犯罪与刑罚》出版社出版的《论犯罪与刑罚》中译本是我以“42章版本”为蓝本完成的,这个版本于2002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重新出版。现在中国方正出版社决定出版《论犯罪与刑罚》“47章版本”的中文本,这在学术上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将特别有助于读者了解贝卡里亚在写作此书时的原本构思以及此书的原始构架。实际上,这部名著的许多外文译本都是根据 “47章版本”逢译的,因而,此版本中译本的出版将有助于读者在阅读时进行对比,从而深入理解和分析浓缩在这部小书中的精髓。正是出于这后一个考虑,我们将 《论犯罪与刑罚》一书1819年的英译本附于中译文之后。这个英译本实际上是根据法文译本转译的(缺“致读者”,它的文字通俗、流畅,对原著观点表现出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从另一方面品论,这个英译本比较自由,译者不拘泥或者不注意一些具体词句的翻译;省略了原著中的一些表述(尤其是一些华丽辞藻的表述),有些章节中还有大段的漏译 (这不能不说是遗憾之处)。关于这些情况,读者可以在对照阅读时自行分析和评判。为出版 “47章版本”,译者再次对原来的译文进行了校订,作出了一些修正。除原来的注释外,在此次校订过程中,译者新增了一些注释,尤其是为了对 “47章版本”作出某些必要的说明。

作者简介

切萨雷·贝卡里亚,意大利刑法学家。出身于米兰没落贵族家庭。青年时受到启蒙思想运动的激励,参加了一个激进的讨论小组—“猛击”。自认为是北意大利的百科全书派。1764年写成《论犯罪与刑罚》一书,猛烈抨击当时欧洲大陆的封建司法制度。

目录信息

致读者
引言
一、刑罚的起源 the origin of punishments
二、惩罚权 the right to punish
三、结论 consequences of the foregoing principles
四、对法律的解释 the interpretation of laws
五、法律的含混性 the obscurity of laws
六、刑罚与犯罪相对称 the proportion between crimes and punishments
七、在犯罪标尺问题上的错误 estimating the degree of crimes
八、犯罪的分类 the division of crimes
九、关于名誉 honour
十、决斗 duelling
十一、关于公共秩序 crimes which disturb the public tranquillity
十二、刑罚的目的 the intent of punishments
十三、证人 the credibility of witnesses
十四、犯罪嫌疑和审判形式 evidence and the proofs of a crime,and of the form of judgment
十五、秘密控告 secret accusations
十六、刑讯 torture
十七、关于国库 pecuniary punishments
十八、宣誓 oaths
十九、刑罚的及时性 the advantage of immediate punishment
二十、暴侵 acts of violence
二十一、对贵族的刑罚 the punishment of the nobles
二十二、盗窃 robbery
二十三、耻辱 infamy considered as a punishment
二十四、懒惰者 idleness
二十五、驱逐和没收财产 banishment and confiscation
二十六、关于家庭精神 the spirit of family in states
二十七、刑罚的宽和 the mildness of punishments
二十八、关于死刑 the punishment of death
二十九、关于逮捕 imprisonment
三十、程序和时效 prosecution and prescription
三十一、难以证明的犯罪 crimes of difficult proof
三十二、自杀 suicide
三十三、走私 smuggling
三十四、关于债务人 bankrupts
三十五、庇护 sanctuaries
三十六、悬赏 rewards for apprehending or killing criminals
三十七、犯意、共犯、不予处罚 attempts,accomplices,and pardon
三十八、提示性讯问 口供 suggestive interrogations
三十九、一类特殊的犯罪 a particular kind of crimes
四十、虚伪的功利观念 false ideas of utility
四十一、如何预防犯罪 the means of preventing crimes
四十二、科学 the sciences
四十三、司法官员 magistrates
四十四、奖励 rewards
四十五、教育 education
四十六、恩赦 pardons
四十七、总结 conclusion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人类的历史总是相似。在书中,即使作者所写的内容、所发生的事件与存在的问题,在过去我们同样经历,在十几年后的今天仍然不断上演,正如书中所言:谬误到真理、从光明道黑暗到光明的艰难面可怕的过渡,属于第二个时代。一旦人们的心灵安静下来,一旦焚尽国家的烈火熄灭下来,...  

评分

法理 你们想预防犯罪吗?那你们就应该让光明伴随着自由。知识传播得越广泛,它就越少滋生弊端,就越加创造福利。当光明普照国家的时候,愚昧无知的诽谤将停息,丧失理性的权威将发抖,法律的蓬勃力量将不可动摇。因为任何明达的人都会将自己所牺牲的那一点无益的自由同其他人所...  

评分

在1764年,写出《论犯罪与刑罚》的贝卡里亚本人却被指责为心灵的软弱,“理智的人会说,当你写作时站得多么高,而当你不再写作时你的水平又多么低。” 贝卡里亚不管,他只希望按照自己的感觉、性格和需要度过自己的生涯。就这一点,我却也以为他是坚定的。 当看到一部作品具有...  

评分

本人是一名法学专业大学生 近期作《论犯罪与刑罚》的书评 特此参照豆瓣上的书评 摘录一些个人认为具有观点价值 突出的viewpoint 立法是一门艺术 一、个人体会与思考 1、世界各国还是有必要保留死刑,特别是对中国来说。理由有二:其一,由于历史传统的原因,中国法律文化崇尚...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书非借不能读也

评分

过于直译了……长句太多,读起来相当不爽。后附英文版,不过这英文版译自法文版,法文版译自意大利文版,一圈下来这英文版还能看么

评分

罪刑法定相关,貌似只有黄风译本。

评分

据说是刑法经典著作。只看了中文部分。有些观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部分论证我实在无力跟上。

评分

欧美法律体系的基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