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字子政,原名更生,汉朝宗室。著有《别录》、《新序》、《说苑》、《列女传》、《洪范五行传》、《五纪论》等书,并且编订了《战国策》、《楚辞》、《孙卿新书》。刘向曾官中垒校尉,故世称刘中垒。明人张溥辑有《刘中垒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又有赋33篇,今仅存《九叹》一篇。经学家刘歆为其子。
《战国策》简称《国策》。相传原系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等不同名称。西汉时,刘向进行了整理,按战国时期秦、齐、楚、赵等十二国次序,删去重复,编订为三十三篇,并定名为《战国策》。东漠高诱会为之作注。流传到北宋,正文和注解都有散佚,曾巩作了校补。到了南宋,在会巩校补的基础上,出现了两种新本子: 一种是姚宏的续注本;另一种是的彪的复位次序的新注本。元吴师道在鲍本基础上,又作了补正。
这部书主要记载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它反映了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各个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文字生动流畅,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材料。现以姚本为底本,将鲍、吴诸人注文以及清黄丕烈的《战国策札记》汇集起来,整理出版。由千鲍本篇章次序和姚本《据刘向本》有所不同,鲍本的篇章编排系打乱刘向校订的旧有章节安排,以王系事,重新编定章次,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并了解姚本和鲍本的原来面目,这次出版,增编了《姚本鲍本篇目分合对照表》和《鲍本<战国策>篇目次序表》,以备查检。
字很大,前有概要,后有白话翻译,看起来不吃力,适合喜欢看白话的读者,也适合抽空翻看。 以前有种偏见,觉得古文就要看原文不看注解。现在想来,有注解没什么不好,只要正确通顺,一样是好文章。 可惜是节选本,这是我唯一不太满意的地方。
评分1. 如果有人认为您是在玩弄计谋,而周最又是诡计多端,那么您为什么不买真正为众人所知的好货呢?对亲人奉养没有比周最再仁惠的了,应该让天下人都知道。 2. 以合纵之策游说诸侯,而得到富贵的历史故事。 3. 争名的人要到朝廷去,争利的人要到市场去。 4. 要想富国,一定要扩大...
评分-------读《邹忌讽齐王纳谏》 这篇文章写齐相邹忌,他用切身的体会之事设喻,劝谏齐威王,终于使威王听从,纳谏并取得成功的故事。 开始写邹忌的身材、面貌,从客观上先肯定邹忌的美,为下面写“齐国之美丽者”徐公比美...
评分关于中立的两段对比性论述。 反对中立的:引自君主论。 优柔寡断的君主,为了避免当前的为难,常常采取中立的道路,而且常常因此被人灭了。但如果君主明确地表态赞助一方时,如果和自己联合的一方胜利了,虽然胜者强而有力,却因为已建立了友好的关系,他将会对你负有义务。...
评分也是一本之前买了到17年结束读了六七成的书。对春秋战国的历史文化一直很感兴趣,策里都是些不长的故事,独立成章且更多是耳熟能详,读着很舒服。想刘向编撰成书已是2000多年前,在汉晋会不会被当做故事书给学童作认识社会的启蒙教材?
评分多为纵横家、谋士之言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评分二刷。唯一疑问是,其中多处人名时间无法对应。比如武安子到底是白起还是司马错(根据时间判断应该是司马错),上秦王策的历史回顾应该是蔡泽年代,很多东西对应年谱倍有意思。
评分不读战国策不知古人多猥琐。。
评分当时用阅微草堂笔记换的战国策,我还是明智的,当时真心觉得阅微草堂笔记好坑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