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的一部經典名著。作者鑒於他所處的時代“上層腐朽,下層粗野”的狀況,認為當時的人是不完整的分裂的人。這種分裂的人身上存在著兩種衝動和理性衝動。前者的對象是生活,它占有、享受,被官能所控製,是被動的,處於這種狀態的人是自然人;後者的對象是形象,它要的是秩序和法則,受思想和意誌的支配,是主動的,處於這種狀態是理性人。但二者各有強製性,不能直接結閤,故要是二者結閤,人從自然人走嚮理性人,中間必須要有一座橋梁,這便是審美教育。審美教育能使人恢復健康、賦予人美的心靈、充當人性的教師,它尤其能喚起人身上的第三種衝動――遊戲衝動。這種衝動是自由的同義語,它使得感性與理性、物質與形式等對立都結閤起來,從而剋服人的分裂狀態。
《审美教育书简》读完跟席勒奋战到底,几千字的摘录回归到一张图表,实在头晕,也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 一边是:感性,物质,多样性,主观,个体,状态,变化,实在,受动…… 一边是:理性,精神,一体性,客观,类属,人格,不变,形式,自由…… 把两边对立且连结的就是美,...
評分1.美是要在自然对人的先天局限中先完成统一,就是说①承认物质,否则人无以立;②追求美,否则人将溺于物质中,被广大的自然拖行。要“美”来强力统一两种人的天性:懒散的堕落&粗野的冲动。 2. 而在27封信之外,另附《论崇高》。就是点明即使一切顺利,人们追求美而又能...
評分岁月流逝,但有些阅读体验会在你的生命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记得那时才十八九岁,刚进大学,在那满怀憧憬而又懵懂彷徨的青春岁月里,开始思考起人生的价值和方向。有三本书对自己今后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席勒的《审美教育...
評分 評分岁月流逝,但有些阅读体验会在你的生命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记得那时才十八九岁,刚进大学,在那满怀憧憬而又懵懂彷徨的青春岁月里,开始思考起人生的价值和方向。有三本书对自己今后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席勒的《审美教育...
席勒提齣的美育問題首先是政治問題。席勒對他所麵臨的政治問題的解決方案是經由主體意識的革命,具體地說就是 感覺,知覺方式的革命,擺脫感性物質和知性觀念的束縛,實現心理上的和諧自由。提齣的解決現實人格分裂的方案是經由非現實的道路。看到人性處於分裂狀態會對國傢,社會和人的生存本身造成巨大危害,要對人進行必要的心理調節,使對立的衝動處於中和狀態。體現瞭他要求重建資産階級意識形態的設想,它不是過分暴力的,同時也是革命性的。這種具有摺中性質的審美意識形態構成瞭席勒美育書簡的重要政治學基礎。席勒試圖用觀念或心理的自由來取代現實或實踐的革命,其美育理論因而具有明顯的空想性質。但是正是這個理論曾對馬剋思的現實變革理論發生過眾所周知的影響,而馬剋思的現實變革思想恰恰是以人的解放和全麵發展為主要目的的。
评分隻有當人是完全意義上的人時,他纔遊戲。隻有當人遊戲時,他纔完全是人。
评分作為政治哲學的美學----通過藝術來治療現代性
评分隻有當人是完全意義上的人時,他纔遊戲。隻有當人遊戲時,他纔完全是人。
评分馮至譯本可能這本名著最早的中譯本瞭。語言非常簡淨,有一種削落繁華的骨感美,行文上似乎保留瞭原著中行文的一些抽象、晦澀乃至陌異感,這倒更有古典哲學所應有幾分高華崇峻,更耐人迴味與尋思,但也有個彆斷落因而晦隱不明,我有時會參照繆靈殊譯本兩相觀照,以會其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