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的发型》一书分“服饰”、“饮食”、“起居”、“鉴赏”四辑,作者对古代的名物、生活细节怀着深深温情,以清丽的文笔、幽微的心思,挖掘意趣、渲染喜悦、旁征博引、乱花迷眼,又每每能以小见大。书中另附有大量精美的彩图,使之更臻完美。潘金莲的发型到底如何?按书中的说法,是“红丝儿扎着,一窝丝攒上,载着银丝髻。”其实从图片上看来,这个“银丝髻”是个窝头形状的玩意儿,潘金莲成天将其顶在头上,还是“美极了”,依照现在的审美眼光来看就未必如此。比银丝髻更高一级的是各种“冠”,是官宦人家的正室夫人才能享受的特权。潘金莲一生没有过戴冠的风光,因为她人生的顶点,只到了够戴银丝髻的段位。
看到那么多古代化妆品 又有机又原生态 有没有JM们按古法炮制下啊 听说吴佩慈就是照古代的法子去做美白护肤品的~~
评分寒假的时候和一个同学聊天,她是学中文的,对于自己的专业很自豪。她说起那些老教授讲的课程,一脸的幸福感,让我很羡慕。 对于中文系,我以前是没有感觉的。对于古代文化,也没多少接触。大一那会,刚进入大学校门,课没多少,开了一门《大学语文》作为必修,整本都是古诗文,...
评分“中国古代时尚生活杂志” 寫完《潘金莲的发型》,作者孟晖在後記里大喊三声:“中国!你曾经如此美丽!”想必是出于这般感慨:是哪个败家子儿把俺祖上的浩大产业搞得一个子儿也不剩的?! 我觉得,《潘金莲的发型》这个名字起得不好,改成《中国古代时尚生活杂志》就贴了。...
评分很容易想象这样一个夏天。 桐花已是一片酴醾,菡萏盛开为莲,茉莉莹白如珠。紫薇花涟漪一般附木而上,树下一片桃红色的凤仙。人家房前屋后,早已燃着火一般的鸡冠花。 明黄淡紫,雪白赫赤。这个招摇的夏日,一点道理都不讲,颜色冲突得厉害,让你想到潘金莲孟玉...
审美与想象是孟晖所长,这样的特长在无拘束的自我放飞时(如本书最后一节)容易抒情太过,但当它们与实实在在的名物结合,却能生出最好的结果。比起那些踏实靠谱却难免枯燥干瘪的名物类著述,孟晖的文章几乎是一项示范,它告诉读者,了解古人衣食住行中的最细微处对于我们的文史阅读和艺术鉴赏有着怎样的认知填补:未识珠帘,你就无法充分理解“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不知花钿,自然不懂“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寻的是什么,更难解“残红满地碎香钿”的反用;还有潘金莲的鬏髻、王熙凤的披风、杜甫不敢奢望的赐冰、李清照的衣着……这些细节仿佛最后一块拼图,让整个画面完整且有意义地呈现。全书之中最不喜“鉴赏”一节,但瑕不掩瑜。读它,也让人再次感叹那样精致美好的生活审美一去不返。
评分曾经美丽的中国!!!
评分中国的文化,细腻深入之生活点滴,这本主要是介绍古代人的的发型发饰。作者的两本书我都非常喜欢,另一本《花间十六声》
评分读来很有趣味
评分有趣的点很多,可以作小说素材库。算是读扬之水前的热身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