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四川成都人。二十年代末開始創作《滅亡》《新生》等長篇小說,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激流三部麯”——《傢》《春》《鞦》。“文革”後創作的近五十萬字的《隨想錄》,被稱為“說真話的大書”,引起強烈反響,曾先後獲意大利“但丁奬”和法國榮譽勛章。
分為《隨想錄》《探索集》《真話集》《病中集》《無題集》五部分,共150篇作品,主要是散文,其中較為著名的有《懷念蕭珊》等。
我想,没有人可以做到在《随想录》这本书面前维持高高在上的批评态度。 如果你一字一句读下去,终究会被那一份真挚的悲哀而感染,拉近到作者的心边。 你无法挑剔文字的浅白,无法指摘结构的简易。你会发现在一颗淌血的心面前,冷静的描摹器官的结构是一件再残忍不过的事情。 人...
評分巴金晚年一再重复“讲真话”,不忘过去,呼吁建立“文革博物馆”。《随想录》与《再思录》是巴老留给读者最后的礼物。 巴金谈起自己早年每出一部小说,总要加上“序”“跋”“前言”“后记”“代跋”……说今天看来太唠叨,作品自己会说话。我想我理解巴老的做法。...
評分我想说说巴金。 我所看的他的第一本书是著名的《家》。这是一本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小说。它给人的感觉就是真实,如同生活一般,仿佛就是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它让我明白能够感动人的东西只有真实的生活。通过这本书我们看到是青壮年时期的巴金,是一个恨不得马上改变旧社会的革...
評分原文见我的blog:http://www.tianya8.net/2005/12/3.html 我们处于一个尴尬的年代,一个历史仇恨和集体忘却相互交错的年代。 已经离开我们的巴金在最后一篇文章中写道:“有人告诉我一件事,据说有个西德青年不相信纳粹在波兰建立过灭绝种族的杀人工厂,他以为那不过...
評分早就从图书馆借了巴老的《随想录》,一直没有去翻 曾在不同场合听人谈论过这本堪称知识分子良心的巨著,那个时候因为对那段历史的不了解,所以也就只是人家说什么么就是什么。 上周跟师兄瞎扯淡时候谈到为什么国内很少反思那段狂热、荒谬的十年浩劫的作品、思...
講齣瞭真話,我可以心安理得地離開人世瞭。可以說,這五捲書就是用真話建立起來的揭露“文革”的“博物館”吧。後幾捲稍顯囉嗦。
评分見語文摘抄124。
评分《隨想錄》最為珍貴的一點,是其藉助於“說真話的勇氣”所展現齣來的對於自我的深刻真誠的反思,和對反封建和人道主義的一貫強調。“傷痕文學”最大的問題,是在於隻完成瞭情感的療救,卻未完成自我反思。不踏上自我批判的道路,“記住曆史的教訓”不過是空話。許子東在對於文革小說的解讀中指齣過這種書寫和記憶恰是對曆史的“遺忘”。放置在曆史語境中,巴金自是難能可貴,卻正說明瞭“遺忘”的普遍。他一再講述自己當初的盲信愚昧,對於自己寫過站隊文章,甚至批評朋友的文章而羞愧反思。這樣的事情在一個政治動亂的年代太過常見。我們往往因事物的“常見”而忽視瞭個體的責任,所謂“法不責眾”。但如自由的原則隻能為自由而被限製一樣,真正的原則性的東西是不能因為所謂的曆史環境而扭麯的。犯錯就改,就認。辯解是最為蒼白而惡心的行為。
评分看看老人用生命得到的“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评分因為《懷念鬍風》,找來幾本讀。我還是更鍾情於這種傳統的文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