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时期的爱情》摈弃了《百年孤独》时期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在这部小说里,“一切都是严肃的,有分寸”。
小说写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爱的故事。他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经过各种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了。在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马尔克斯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的爱情方式: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放荡的爱情,羞怯的爱情……甚至,“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而透过这些爱情,小说表现的是哥伦比亚的历史,是哥伦比亚人自己破坏哥伦比亚的历史。
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百年孤独》问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85年出版《霍乱时期的爱情》。
加西亚•马尔克斯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marquez/
这是一次让我目眩神迷的阅读体验,或者说,这是一本爱情故事百科全书,如果说至死不渝是爱情的100,逢场作戏是爱情的0,那么他就算没有写满这之间的一百个正整数的爱情可能性,也写了九十七八了。在私人体会上,他解答了,或者说,满足了我对爱情的所有了解。 每一个对着别人...
评分他摸索着在黑暗中握住她的手,发现她的手正在等待,她希望把手留在他手中。 告别时,他想吻她的面颊,她拒绝了。 看到他刻意为她从头到脚的全新打扮,她羞红了脸。 分开不久便渴望相见,假装“碰见”,再双双装出吃惊的样子。 她主动握他的手,他惊惶失措,心仿佛凝固了。 他试...
评分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告诉我们:女神和高帅富57年的婚姻非常圆满,高帅富丈夫死了之后女神和屌丝(这时已经是当上了公司董事长逆袭之后的屌丝)的第二春也十分幸福。所以一个老套的问题:关于女人应当选择她不爱的有钱人还是她爱的穷人,我觉得作者的态度十分暧昧。...
评分一 如果在阅读中掩去作者的姓名背景,我也将毫不怀疑地断定,这本充满迟暮感伤的书,出自一位老者。不过在此之前,我已获得了关于此书的初步印象:它完成于1985年,当时57岁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于四年前得到诺贝尔奖,正享有着与日俱增的世界性荣耀。 作为无愧于“大师”称...
评分最开始的时候,我以为这又是一个讲衰老的故事,越看到后面越不然,我从中读到了对爱情的深刻探讨,什么是爱情?她是否真的存在,抑或根本就是虚构出来的?这是不是生活所必须的? 今天早上醒来忽然想起,文中最开始那个自杀的摄影师的爱情故事并没有在后面继续讲述,而之前却做...
世界上没有比爱更艰难的事情了
评分爱是一剂吗啡 多少虚幻在其中
评分在我看来,《霍乱时期的爱情》被很多人低估了,以为只是一个滥俗的感人的爱情故事。首先,要以一种经典文学的姿态,写一个真正的而且仅仅是爱情的故事,是难的。其次,写出一部技巧如此完美而篇幅如此巨大的著作,是难的。再次,在一部著作中,容纳对整个人生的看法,是难的。最后,近的东西比远的东西难写,现实主义比现代主义难写。从《百年》到《霍乱》,绝不是倒退。想出一种自古从未有人写过的表达爱情的方式,远比写一个最美的女人裹着毯子飞到天上去,需要更多的想象力。
评分爱是一剂吗啡 多少虚幻在其中
评分原著比电影精彩太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