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日本後現代主義作傢,1949年1月12日生於京都伏見區。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演劇科。村上春樹29歲開始寫作,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即獲得日本群像新人奬,1987年第五部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暢銷一韆萬冊,國內簡體版到2004年銷售總量786萬,引起“村上現象”。其作品在世界範圍內具有廣泛知名度,作品風格深受歐美作傢的影響,基調輕盈,少有日本戰後陰鬱沉重的文字氣息,被稱作第一個純正的“二戰後時期作傢”,並被譽為日本80年代的文學旗手。
「有一天早上醒來,側耳傾聽時,忽然覺得好像聽見遠方的大鼓聲。從很遙遠的地方,從很遙遠的時間,傳來那大鼓的聲音。非常微弱。而且在聽著那聲音之間,我開始想無論如何都要去做一次長長的旅行。」 於是村上春樹在他的 37 歲至 40 歲的 3 年之間,也就是 1986 年至 1989 年之間,離開日本去做一次漫長的旅行。雖然紮營主要據點的地址暫且設在羅馬,但如果喜歡上什麼地方,就會在那裡租一間附有廚房的公寓,生活上幾個月。而想到什麼地方去時,就又移動到另一個地方去。所以行跡橫跨希臘、羅馬、義大利等歐洲古城。 3 年之間,村上寫瞭兩本長篇小說。一本是《挪威的森林》,另一本是《舞.舞.舞》。然後也完成《電視人》的短篇集。另外還翻譯瞭幾本書。所以這兩本小說宿命性地滲進異國的影子。 收錄在這本書的文章,就是村上海外旅行 3 年速描的纍積。從中讀者可看到不同於小說的村上春樹,也就是說,村上春樹異地生活的現實身影。(摘自誠品網路書店)
習慣了都會擁擠繁忙的意象,像村上春樹總令人和咖啡廣告聯想在一起的日本小說家兼翻譯家,在鱗次櫛比的帷幕建築光鮮的倒影中找尋自己可能的面貌,訴說著遺失在城市中快速生活步調中的悠閒快活,不管是不是仍有勇氣流連於刻意營造氣氛的咖啡館裡,或許就有村上春樹筆下那麼一個...
評分在大理小院小住的两周一直在读这本久违的《远方的鼓声》,密实的文字、细腻的观感、真正的小趣味,小趣味背后则有属于作者自己的大人生。 这是村上86年至89年约3年旅居希腊和意大利的生活记录,从深一层看去,这却不是寻常的3年。出发那年他37岁,“一天早上睁眼醒来,蓦...
評分在村上春树的《远方的鼓声》中记录了他和妻子在欧洲旅居三年的经历,漫漫洒洒依着行程一点点记录下去。算是游记,可又不仅仅介绍风土人情和旅居经历,其实想想也是,在现在视觉各种信息如此爆炸式传播的时候,用文字记录的游记显得多么不合时宜,哪里有人愿意从干巴巴的文字里...
評分因为突然想去土耳其旅行,所以顺理成章的把《雨天炎天》找出来看,这本书是2007年7月29日在香港铜锣湾的开益书店买的时报出版的台版,但老实说,估计当年都没怎么认真看。重看了《雨天炎天》,当然把《远方的大鼓声》也找出来,这更是2003年在桂林临上火车前匆忙购入的,封皮都...
評分村上写这些随笔的目的他在开篇中已经写得很清楚:“为持续维持自己而持续写文章”,这些文章的写法同样在这儿交代了,“不含有启蒙因素,也不存在类似有益的比较文化论那样的东西。”“将亲眼见到的东西写得像亲眼见到一样,... ,把自己得感触尽可能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摈除...
讀後去瞭希臘
评分“旅行這玩意總的來說是讓人疲勞的,但或許隻有通過疲勞纔能獲取知識,或許隻有通過勞頓纔能得到歡欣,這是我通過持續旅行認識到的一個真理。”“就算重新迴到原地又有什麼不好呢?更糟糕的可能性都是有過的。”
评分很奇妙地既讀到瞭一本有趣的遊記,同時也看到瞭幾本村上小說成型的過程。村上還難得地提到瞭八九年那碼子事,真是相當真實的一種外國視角。林譯本怕會有刪節瞭吧?
评分來標記一下以前讀過的
评分在心情最煩躁的階段看到瞭這本書,竟然娓娓道來饒有趣味,作者對於這個世界的觀察,和對於自己內心世界的體察,都讓我深深佩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