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经济

江村经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费孝通
出品人:
页数:356
译者:
出版时间:2001-3
价格:2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027953
丛书系列:商务印书馆文库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费孝通
  • 人类学
  • 农村
  • 江村经济
  • 中国
  • 社会
  • 经济
  • 江村经济
  • 经济学
  • 社会学
  • 农村研究
  • 中国农村
  • 经济史
  • 田野调查
  • 发展研究
  • 贫困问题
  • 基层治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是一本描述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的专著,是根据对中国东部,太湖东南岸开弦弓村的实地考察写成的。它旨在说明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与这个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同大多数中国农村一样,这个村庄正经历着一个巨大的变迁过程。因此,这本书将说明这个正在变化着的乡村经济的动力和问题。

作者简介

费孝通,1910年11月2日生于江苏吴江。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4岁起在母亲创办的蒙养院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就读于东吴大学医预科、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清华大学研究院,后留学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其所著的《江村经济》被认为是我国社会人类学实地调查研究的一个里程碑。论著甚丰,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济》(英文版,1939)、《禄村农田》(1943)、《生育制度》(1947)、《乡土中国》(1948)、《乡土重建》(1948)、《从事社会学五十年》(1983)、《费孝通社会学文集》(1985)、《记小城镇及其他》(1986)、《边区开发与社会调查》(1987)、《费孝通民族研究文集》(1988)《行行重行行——乡镇发展论述》(1992)、《费孝通文集》(1999)等,论文多篇。1980年3月,国际应用人类学会授予他该年度马林诺夫斯基名誉奖;1981年11月,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向他颁发了该年度赫胥黎奖章。

目录信息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调查区域
1.调查区域的界定
2.地理状况
3.经济背景
4.村庄
5.村里的人
6.选择这个调查区域的理由
第三章 家
1.家,扩大的家庭
2."香火"绵续
3.人口控制
4.父母和子女
5.教育
6.婚姻
7.家中的儿媳妇
8.表亲婚姻与“小媳妇”
第四章 则产与继承
1.所有权
2.家产
3.财产的传递
4.继承对婚姻和继嗣的影响
5.赡养的义务
6.新的继承法
第五章 亲属关系的扩展
1.父系亲属关系的扩展
2.母系亲属关系的扩展
3.名义上的收养
4.村庄的亲属关系基础
第六章 户与村
1.户
2.邻里
3.宗教和娱乐团体
4.村政府
5.保甲——强加的行政体制
第七章 生活
1.文化对于消费的控制
2.住房
3.运输
4.衣着
5.营养
6.娱乐
7.礼仪开支
8.正常生活的最低开支
第八章 职业分化
1.农业——基本职业
2.专门职业
……
第九章 劳作日程
第十章 农业
第十一章 土地的占有
第十二章 蚕丝业
第十三章 养羊与贩卖
第十四章 贸易
第十五章 资金
第十六章 中国的土地问题
附录 关于中国亲属称谓的一点说明
译者说明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在这之前马马虎虎地读过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因为是电子版,所以只匆匆地扫过一遍,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费孝通把乡土中国诠释成一个充满温情的牧歌式的乡土世界,不同于现代中国文人笔下那样死气沉沉的农村世界。费孝通在《江村经济》中通过田野考察的方法,通过对一...  

评分

«江村经济»是一部对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太湖边一个普通乡村-开弦弓村的社会学调查报告,在此之前,人类学的调查往往乐此不疲的选择偏远地区和低级社会样本,而«江村经济»选择了一个大国的、当前的、现实的、以及作者自身成长的社会区域进行调查,体现了人类学对于社...  

评分

婚事从简?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大操大办一度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相声演员们还专门拍过一部电影来讽刺这种风气。我一直以为这是中国农村的传统陋习,现在看来,问题并非这样简单。 费孝通观察到,在协商婚事时,女方会提出极高的彩礼要求,而男方则...  

评分

终于在真正意义上读完第一本人类学著作——《江村经济》,虽然它被放在农业经济的书架上,但我只能说,这是分类者的无知。这是中国甚至世界上最经典的人类学著作之一,在外国,它甚至被作为学校教材。 依照马林诺夫斯基的说法,之所以说它重要,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二访明显有点政治意味。

评分

9.0 两个月的田野调查写就了如此观察全面细致的研究,实在厉害。特别喜欢第11章和12章,分别讲土地的占有和蚕丝业的发展,其对土地制度的介绍深化了我对这个问题的认知,用乡村企业进行乡村振兴的那个案例太有趣了,哪怕是放在20世纪80年代甚至现在,也一点都不落伍,集体参股、技术合作、银行借贷,哪怕最后没有很成功也依然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费老还观察到妇女参与工厂劳动可以显著改善其家庭地位。在最后,费老认为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乡村企业,因为只有把劳动力从十分紧张的土地上转移到工业部门,才有可能彻底解决农民破产、地主压迫和人地矛盾的问题。我完全认同,当下的现实就是,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展,农村人地紧张的矛盾已经彻底解决了,现在新的问题倒变成了土地荒废了

评分

也非常好看!

评分

时代变了,可许多传统还是这样。根据我的耳闻目睹,近两代的相当一部分农村家庭依然不重视文化教育,儿女从五六岁开始就承担家里的生产劳动,家庭日常开支极为节俭却在婚丧节庆上铺张浪费,妇女在家中几乎没有地位。费老指出,随着缫丝工业的兴起,女工在家中的经济地位提高,近年来也是如此。费老的笔触严谨客观,不过字里行间时不时流露出隐晦的批评。

评分

对一个中国人而言也许重点不在罗列的已知而是展示的思路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