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洛奇(David Lodge, 1935—),英国当代著名文学批评家和小说家。他1935年1月28日生于伦敦,先后在圣约瑟夫学院、伦敦大学学习,1959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入伯明翰大学,1967年获得博士学位。在伯明翰大学,1960至1962年担任助教,1963至1971年任讲师,1971年至1976年任高级讲师,自1976年后任现代英国文学教授直至1987年提前退休成为专业作家,但仍为伯明翰大学荣誉教授,并一直担任英国皇家文学会会员。
戴维·洛奇既是学者又是作家,不论在学术界或创作界,他的成就均得到公认。在文学批评领域他被看作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而他的小说也引起了更广泛的注意。他的长篇小说有《电影迷》(1960)、《金杰,你真蠢》(1962)、《大英博物馆在倒塌》(1965)、《避难所之外》(1970)、《换位》(1975)、《你能走多远?》(1980)、《小世界》(1984)、《美好的工作》(1988)、《天堂消息》(1991)、《治疗》(1995)和最新出版的《思考》(2001)。他的文学批评著作主要包括《小说的语言》(1966)、《格雷厄姆·格林》(1966)、《十字路口的小说家》(1971)、《伊夫林·沃》(1971)、《现代写作方式》(1977)、《运用结构主义》(1981)、《巴赫金之后:小说与批评论文集》(1990)、和《小说的艺术》(1992)。另外他还编有《二十世纪文学批评》(1972)和《现代批评理论》(1988);写过剧本《四面墙》(1963)、《击中要害》(1965)和《写作游戏》(1990)等。
《小世界》被世界众多著名学者赞誉为是西方的《围城》。书中描述了当代西方学术界的种种离奇现象,学者们的眼睛不在仅仅盯在书上,而张大眼睛在世俗社会中寻找满足。他们满世界飞来飞去,表面上为了学术交流活动,实际上是追逐名利,寻欢作乐。小说巧妙地穿插了许多文学典故,新潮理论,对人性、宗教与人生,婚姻与爱情等古老命题做了入目三分的透析,读后令人耳目一新。
研究者指出:洛奇通过小说“比任何人都更广泛地传播了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关于小说的思想。” 这方面公推的代表作是:《小世界》,它也许不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代表作,但它绝对是学院派文学里的佼佼者。 多年以前,在写作《大英博物馆在倒塌》的时候,洛奇就对小说进行了学...
评分因为新版《小世界》的复出,出于对洛奇独特文风的热爱,周末饶有兴趣的重读了一遍这部精彩的讽刺小说。几年前阅读它时,从洛奇教授抖露的那些层出不穷的巧合和小机灵中获得的惊艳感,并没有因为对情节的熟稔而减弱一二。 或许是因为这部小说自身带有强烈的情节性、戏剧性和幽...
评分我想不明白 哪个离我更远 是坐我右边摆弄word的同事 还是藏在新浪blog后面的韩寒 我想不明白 哪个离我更近 是刚刚站我身旁观看同一幅摄影作品的路人 ——我甚至没有留意他的脸 还是远方久不见面偶尔通信的你 我想不明白 哪些道理是绝对的真理 例如 最近小v常常提起的《小世...
本书写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如今读来却几乎毫无时代障碍感。全球化的今天,借助喷气式飞机和高速铁路,世界连为了一体,原先在人们印象里大到难以想象的地球渐渐地成了一个小世界。小说讲述的欧洲和美洲的教授们穿梭往来于小世界的一个个点,在一个个研讨会中追名逐利。道貌岸然的学术圈被讽刺得辛辣幽默而又俏皮可爱。教授们不再是一个个蹙眉深思的学者,而被还原成同样拥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学术研究不再被摆在高高在上的圣坛上,而不过是一个养家糊口的光鲜一点的工作。世界虽然变小了,飞来飞去,心的的方向却更容易迷失。
评分2009-12-01 1、笑惨啦。2、戏剧。3、戴维洛奇,额看好你吽 http://shc2000.sjtu.edu.cn/wh1.htm
评分这真是一个小世界
评分最近流行“油腻”这个词,想起来这本书里某小说家的作品就被学者们使用大数据方法研究出他最喜欢使用的词是“油腻”,之后他灵感就枯竭了。。。
评分虽然会觉得这故事里巧合和偶然因素太多,但戴维洛奇作为作家和评论家的双重身份给这部小说的文学性来了个大加分。喜欢安吉利卡和菲利普史沃娄,羡慕这帮学者满世界跑。作家怎么可以只待在一个地方固步自封不体验不挣扎而见识狭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