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52年后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译者赵复三,祖籍江苏宝山,1926年生。少从周一良、王守惠先生读中国古典文学。1943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1946年大学毕业。1964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研究室主任。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被聘为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副所长。1985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长,主张以蔡元培思想,学术自由、兼容并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办院方针。1989年退职移居国外,在法国、美国、加拿大执教,曾获荣誉神学博士学位。1997年退休,从事中外思想史研究。
中國現代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於一九四七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擔任講座教授,講授中國哲學史,其英文講稿經整理寫成《中國哲學簡史》,於一九四八年由美國麥克米倫出版公司出版。此書一出,立即成為西方人了解和學習中國哲學的入門書,其後又有多種外國語種的譯本出版,五十多年來,一直是世界許多大學中國哲學的通用教材。
論者認為,此書「冶哲學史經驗與哲學心得於一爐,以二十萬字述幾千年中國哲學史,簡明,生動,出神入化」,實為中國哲學史最佳的入門書。
在很長的時間裡,此書沒有中譯本。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本書才由馮友蘭的學生第一次根據英文本譯成中文,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於一九八五年出版,首版印刷十萬冊,很快售罄,成為當時學術界的暢銷書。
本書經著名學者趙復三先生重新翻譯。本譯準確、通俗地傳達了馮先生原著的精神。
冯友兰真是仰之弥高的大儒,无论是修养境界还是治学传道都令人钦佩。书中系统整理了历代各家学派的哲学要旨,既提纲挈领又融会贯通,由于是英文原稿又联系东西哲学,适合中外读者。我知识浅薄,能领会其中万一就很开心了。加深了对儒、道、墨、法理论框架的认识,对禅宗的源...
评分哲学是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 冯友兰在他的《中国哲学简史》中,开始就讲明了他对哲学的性质与功能的思考。 他称哲学为对人生的系统的反思,并且提出“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追求超越现实世界”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 他借用“儒学是否宗教”的一小段论述将话题引入中...
评分废寝忘食地花了两天读完了冯友兰老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很受启发,对儒释道的发展有了清晰的理解。现把书中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儒释道是国粹哲学,细分可分为出世和入世。出世通常被认为是理想主义不现实不适用的,讲究超凡脱俗;入世就是现实主义的讲究很现实很实用的东...
评分哲学是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 冯友兰在他的《中国哲学简史》中,开始就讲明了他对哲学的性质与功能的思考。 他称哲学为对人生的系统的反思,并且提出“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追求超越现实世界”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 他借用“儒学是否宗教”的一小段论述将话题引入中...
评分冯友兰真是仰之弥高的大儒,无论是修养境界还是治学传道都令人钦佩。书中系统整理了历代各家学派的哲学要旨,既提纲挈领又融会贯通,由于是英文原稿又联系东西哲学,适合中外读者。我知识浅薄,能领会其中万一就很开心了。加深了对儒、道、墨、法理论框架的认识,对禅宗的源...
溫故知新
评分剖析深刻,冯先生自己也是外儒内庄思想,在禅宗达到和谐,中国本身的文化太哲学了就少了繁琐的上层建筑,所以始终也没能形成大一统的宗教,似乎那种教条的规矩的形式的东西最终是要被抛弃的,有话痨到缄默,殊途同归
评分剖析深刻,冯先生自己也是外儒内庄思想,在禅宗达到和谐,中国本身的文化太哲学了就少了繁琐的上层建筑,所以始终也没能形成大一统的宗教,似乎那种教条的规矩的形式的东西最终是要被抛弃的,有话痨到缄默,殊途同归
评分中国哲学:天地人,大道之行,大儒、黄老、墨法名阴阳……七贤、禅师、道家…… 概括,维度,补缺 超五分
评分我读的这本书也是三联出版,不过并非香港的三联。这里为什么特别说明,是因为大陆出版的有删减(据说),尤其是冯友兰先生论述中国的现当代哲学部分。如果有机会倒想看看香港版本,除此之外,这书值得称赞,熟悉下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与派系之间的差异,这本书是首选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