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堡,1590年代末期,蘇丹祕密委製一本偉大的書簎:頌揚他的生活與帝國。他找來當時最優秀的畫家,以歐洲的風格為此書作畫。然而,在激進宗教基本教義運動盛行的當時,這是一項危險的計劃。任何具像藝術的作品皆被視為對伊斯蘭教的砥觸。為了自身的安危,參與繪畫的藝術家們必需暗中進行計畫。然而,一位纖細畫家失蹤了,唯恐已遭殺害,這時他們的大師不得不尋求外援。遇害的畫家究竟是死於畫師間的夙仇、愛情的糾葛、還是宗教的暴力?蘇丹要求在三天內查出結果,而線索,很可能就藏在書中未完成的圖畫某處......
闲极无聊想写点东西,因此不请而自来。 帕慕克的这本书是我高二时候读的,因此具体的细节在落笔的此刻早已模糊影影绰绰,只能边写边想,诉诸行文以求理清思路,这不禁让我想起柏拉图的旧观念:关于现象的知识早已深藏在灵魂之中,因此教育的目的乃是循循善诱,将记忆唤醒从而...
评分特别感谢31老兄的纠误。本文略有订正。 帕慕克是土耳其人。土耳其,一个很遥远的国家,亚洲的最西头,我小时候极端迷恋的一个外来词“拜占庭”,就是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这个词的音调婉转顿挫,斩钉截铁但不高亢虚胖,属于我耳朵里的好词。现今的土耳其,名字来源于突厥,很...
评分本文是奥罕·帕慕克就作品《我的名字叫红》回答读者的提问 http://book.sina.com.cn/news/c/2006-10-12/1933205361.shtml 1,问:您在小说中使用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方式讲故事,小说中出现了许多个叙述者。似乎没有任何连续的两章使用同一种声音,您为什么给小说这样一种结构呢...
评分读这书之前,媒体已经在不乏夸张的大肆宣扬,譬如报纸上说书的开头:“如今我已是一个死人……”,堪称天下第一震撼,可我早前在佐拉的一部短篇小说中,就已看到过用死者口吻的叙述,更别说《佩德罗·巴拉莫》里,胡安·鲁尔福大师在阴阳两界的恣意游走;说这本书采用了多重...
当时我有看懂没啊
评分如果多遇上一些这样的书,我恐怕就要默默的开始喜欢伊斯兰的一些东西了。请购买港版。
评分好吧,名气太大。但是在不合口味
评分我的名字叫红
评分读起来一直在“迷路”的一本书,每章都变换一个叙述主体,好像绕行在迷宫里,但又特别顺畅。它描述了两起杀人案,却不是一本侦探小说。他叙述了中西方绘画技巧的差异,却不是一部艺术典故。透过层层叠叠的迷雾,所谓细密画技法与西方透视法之间的冲突是表象,但帕慕克描写的是人心。每个人内心都渴望有自己的风格,每个人都希望被人一眼辨认出。这是人心最本质的骄傲,而当传统的告诉你所谓伟大只是对大师的重复和模仿,你付出所有心血的作品最终只能被历史遗忘,如果是你,该做这样的选择呢?特别喜欢书里的一句话“人们所追求的风格,只不过是泄露我们自身痕迹的一个瑕疵。” 至此,我有点理解为什么诺贝尔文学奖会颁给奥尔罕帕慕克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