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青壮年时期,曾亲访亚马逊河流域与巴西高地森林。在丛林深处找到还原于最基本形态的人类社会。
《忧郁的热带》即记载了他在卡都卫欧、波洛洛、南比克瓦拉等几个最原始部落里情趣盎然,寓意深远的思考历程与生活体验。本书最早出版于1955年,是一部对促进人类自我了解具有罕见贡献 的人类学、文学、人类思想杰作。
“我讨厌旅行,我恨探险家。”这恐怕是列维和《忧郁的热带》最广为人知的一句话,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是除了“结构主义人类学家”这个称号以外我对列维的唯一了解。这句话多少有些一鸣惊人的意味,旅行作为被认为是人类少有的充满意义的活动,常被看作是仪式、自我提升的修...
评分下面所引的故事,笔法虽奇怪但不失某种富丽的性质,是从亚马孙地区的一份报纸上面录下来的,那份报纸名叫A Pena Evangelica,时间是1938年。 在1920年,橡胶价格下跌,雷穆多•培雷拉•巴西上校抛弃谢林葛,这在此地圣托美河西岸,仍然大致未受影响,光阴似箭。自从我离开...
评分我完全不知道什么叫人类学,至今还是这样。所以这是一篇对人类学爱好者完全没用的书评,你在其中基本上看不到和人类学有关的任何知识。 因为只是我看这本书的流水账而已。 春节期间去花农家吃饭,问他将书架上的人类学有关的书都指给我瞅瞅,最后从他借了这本斯特劳斯的自传...
评分看《忧郁的热带》之前,从来不太注意那些畅销书排行榜,一个朋友在书店向我推荐时也未提及此事,但由于相信那位朋友,于是也就相信他推荐的书了。待到刚刚看完了作者自续的时候,才和另一朋友闲聊中得知,一本社科类的书能够盘桓在热门榜上如此之久,于是又翻后记。说是一部为...
评分列维这本书要慢慢看,不急。看着看着就看出一点意思来了,其实人都是一样。比如北方看南方人吃蚕蛹就觉得想吐,北方吃炸知了南方人看了也觉得惴惴,心说:“这东西能吃吗?”吃的人吃了,也相安无事。但土著人对待有文化人的态度,我觉得值得现代人学习。列维在丛林里遇到一个...
不懂得要怎样表述对这本书的热爱才不会显得庸俗。“在我能够回顾省思我以前的经历之前,必须先经过二十年之久的遗忘期。以前我曾在世界各地到处追寻那些经验,可是当时并不了解其意义,也不能欣赏其精华本质。”想起经上所说“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肖邦的感情,要在德彪西后才能被体会最后一个音符的深沉。做了一大本摘抄,过两天来写长评。谢谢康康推荐。
评分列维—斯特劳斯的辛辣和穿透力、以及种种发散式思维,令阅读的过程几乎如在密林中行走一样缓慢。这书从对南美几个原始土著种族的观察,不断回返到现代社会和文明的反思之中,形成了纵深回环的视野和别样敏锐的对比,它更像是作者的沉思录而非任何带有传奇色彩的探险和游记,列维甚至有意抑制了所谓的“有趣”,免得整本书的层次降低,然而,确实有一种意味深远的趣致从文中流溢而出,那就是深入的思考和诚实的魅力。
评分没想到这本书会这么感人。写南比克瓦拉族那一章最富人性。它是全书提到的部族中最为落后、饥饿、贫困的,却也是最为温柔、相爱的。它的结局给人以强烈的悲剧感。其他部落也在逐渐衰亡,这是西方文明扩张的恶果,这种同质化的灾难在城市中表现为大众文化,因此真正新鲜的旅行已经不再可能,期望中的不同的社会也不再存在(如作者所言,如果真的有一个不同的社会,我将根本无法理解它的奇特;我所理解的,写下的,都是我已经理解的),因此这决不会是本《马可波罗游记》。另一感人之处是作者的诚实,整页整页的自我反思:我所做的一切到底有什么意义;人类学究竟有什么意义,是否掺杂有傲慢猎奇的动机;我跋涉于其他社会是否是为了掩饰我无法扎根于原本的社会;当我理解了每种社会各有优劣但实质合理平等,我是否还有必要去改善我原本的社会?……
评分不懂得要怎样表述对这本书的热爱才不会显得庸俗。“在我能够回顾省思我以前的经历之前,必须先经过二十年之久的遗忘期。以前我曾在世界各地到处追寻那些经验,可是当时并不了解其意义,也不能欣赏其精华本质。”想起经上所说“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肖邦的感情,要在德彪西后才能被体会最后一个音符的深沉。做了一大本摘抄,过两天来写长评。谢谢康康推荐。
评分我们在里面奔驰的黑暗如此浓厚,使我们无法对这片黑暗说任何话;我们甚至不能说这片黑暗注定要一直持续下去。但再黑暗也不能停下来。人类学的意义在于去试图将自身抛弃去投入另一个世界,保持适当的距离又必须深入其中。也许会陷入失落和迷惘,但不能停下来的,人类学的意义就在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