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她于1914年4月4日出生在越南嘉定,父母都是小学教师。四岁时丧父,童年的苦难和母亲的悲惨命运影响了她的一生。
杜拉斯以小说《厚颜无耻之辈》(1943)开始她的文学生涯。她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而且尤其注重文体,具有新颖独特的风格。早期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1950)充分反映了童年时代的贫困生活,还有不少作品也是以印度支那的社会现实为题材的。《直布罗陀海峡的水手》(1952)等作品充满了镜头般的画面和口语式的对话,因此不少都被改编成影片;后来的小说如《塔尔奎尼亚的小马》(1953),《琴声如诉》(1958),《洛尔·V.斯坦的迷醉》(1964)等则善于打破传统的叙述模式,把虚构与现实融为一体,因而使她一度被认为是新小说派作家,其实她的小说只是在手法上与新小说类似,重视文体的诗意和音乐性,但在构思方面却大不相同。她在作品中描绘贫富对立和人的欲望,是在以独特的方式揭露社会现实。
杜拉斯在戏剧和电影方面同样成就卓著,她分别在1965、1968和1984年出版了三部戏剧集,在1983年还获得了法兰西学院的戏剧大奖。作为法国重要的电影流派“左岸派”的成员,她不仅写出了《广岛之恋》(1960)、《长别离》(1961)这样出色的电影剧本,而且从1965年起亲自担任导演,从影片《印度之歌》(1974)开始,每年都有一两部影片问世,而且有不少获得了国际大奖。
劳儿被未婚夫抛弃,痛苦得难以自拔,失去了部分理智。另一个男子走近她,娶她为妻,带她到另一个地方生活,生儿育女。若干年以后,姑娘故地重游,偶然的事件唤起了她沉睡的记忆,爱的创伤复发。作者在这本书里,写劳儿如何在失去男朋友后,像个孤魂野鬼一样飘渺在现实世界里的故事。
杜拉斯真让我疯狂。我忠实地无畏地去相信她说的每一个字,构筑她头脑中的画面,最后却发觉她的诗依旧晦涩,我的理解触不到她湿润的发丝。看吧,意象是个人的,疯狂既是大家的也是个人的——它因此充满诱惑力也充满欺骗性。读杜拉斯好像是一个欺骗自己的过程。告诉自己一个正常...
评分 评分中午,在读她的字里,逐渐模糊了视线,眼睛疲劳到昏然欲睡。 今天,没有预期的放晴,天病恹恹的,难以自持。 读她的字,疲惫不堪。 一旦开了头,无法停止,仿佛一座巨大的迷宫诱惑你走进去,走进去,途径四通八达,很快就会陷入迷团,最终,你会发现到处是路,却又是死胡同...
评分 评分读一本渴望已久的书,就像是赶赴一场盛筵,需要做足准备。 而最难的,往往是准备好心情。 捧着朴素却精致的《劳儿之劫》,就像看到老朋友般虔诚。 素喜包装严密的书籍,生怕之前被不懂的人亵渎,然后寻一舒服的地儿,定要一口气看完。 或者如若心情不适,也不忍阅读。直至合适...
“我书中的所有女人,不论年龄大小,都来自劳儿,也就是来自某种自我遗忘。” 我觉得写得挺美的。
评分其实杜拉斯蛮好读的
评分小资情调,法国范儿,风格显著,短小,精致,耐读。像诗,精雕细琢,迷离优雅。对白戏剧化。叙事技巧娴熟,节奏掌握恰到好处。可堪玩味。
评分买了很久~翻了几页~估计还得花点时间~
评分「擦肩而過的瘋狂」(或許是我看過的杜拉斯最喜歡的一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