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1911-2009),山東臨清人。193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外語係,翌年作為清華大學與德國的交換研究生赴德國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迴國在北京大學東方語言係任教授,曾任北大副校長、南亞研究所所長、中國史學會常務理事等職。對印度古代語言、印度古典文學、印度佛教史以及中印文化關係等方麵有精深研究,著作頗豐,有《中印文化關係史論叢》、《羅摩衍那安探》、《今譯》(閤著),譯有《沙恭達羅》、《五捲書》、《羅摩衍那》等。
這一本小書是用血換來的,是和票g成的。能夠活著把它寫齣來,是我畢生的最大幸福,是我留給後代的最佳禮品。願它帶著我的祝福走嚮人間。它帶去的不是仇恨的報復,而是一麵鏡子,從中可以照見惡和善,醜和美,照見絕望和希望。
目錄
自序
一 緣起
二 從社教運動談起
三 一九六六年六月四日
四 對號入座
五 快活半年
六 自己跳齣來
七 抄傢
八 在自絕於人民的邊緣上
九 韆鈞一髮
十 勞改的初級階段
十一 大批鬥
十二 太平莊
十三 自己親手搭起牛棚
十四 牛棚生活(一)
十五 牛棚生活(二)
十六 牛棚生活(三)
十七 牛棚轉移
十八 半解放
十九 完全解放
二十 餘思或反思
二一 後記
附錄
我的心是一麵鏡子
一個老知識份子的心聲
季羨林自傳
季羨林年譜
在我个人的经历上,有一句话曾经成为一个转折点。记得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语文课上突然有了作文这回事,当时我以一篇游乐山大佛的小文,成为老师表扬的对象,从此上作文课总是坐得毕端毕正。就在那个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讲了一句话,“你们看小说和电影啊,只有小孩子才简单...
評分读书本来就是很个人的事情. 所以看到楼上某位的评价,也不能生气. 对于这本书,我要说.我被老先生的一句话感动了. 他说:"我不憎恨那个年代,因为我知道,我在他们的位置上,做得未必会比他们好."
評分 評分确如季教授所言,这样的书还是不够多,文革如果还不足以予后人以教训,那先人的血就白流了。 多少名家大儒,经受了古今中外未曾经历的惨痛屈辱。 人性是恶还是善,姑且不论。最大的恶,莫过于将年轻人人性中的恶给充分地调动了出来,让这些恶在舞台上尽情狂舞,恣虐! 为什么没...
特意買瞭這個版本。上課前的時候讀到某一段悲從中來,眼淚不止,正好被老師撞見。
评分時間總是抹不去曆史,關於這一段,我們知道的太少,還好有人做瞭記錄。
评分現實魔幻主義
评分老頭是個山東人,學的東西很晦澀。 算不得國學大師,他自己也這麼認為
评分畢竟是書生,卻經此劫而知擔當,也算長進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