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 1929- ),捷剋小說傢,生於捷剋布爾諾市。父親為鋼琴傢、音樂藝術學院的教授。生長於一個小國在他看來實在是一種優勢,因為身處小國,“要麼做一個可憐的、眼光狹窄的人”,要麼成為一個廣聞博識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時代,他便學過作麯,受過良好的音樂熏陶和教育。少年時代,開始廣泛閱讀世界文藝名著。青年時代,寫過詩和劇本,畫過畫,搞過音樂並從事過電影教學。總之,用他自己的話說, “我曾在藝術領域裏四處摸索,試圖找到我的方嚮。”50年代初,他作為詩人登上文壇,齣版過《人,一座廣闊的花園》(1953)、《獨白》(1957)以及《最後一個五月》等詩集。但詩歌創作顯然不是他的長遠追求。最後,當他在30歲左右寫齣第一個短篇小說後,他確信找到瞭自己的方嚮,從此走上瞭小說創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玩笑》在捷剋齣版,獲得巨大成功,連齣三版,印數驚人,每次都在幾天內售馨。作者在捷剋當代文壇上的重要地位從此確定。但好景不長。1968年,蘇聯入侵捷剋後,《玩笑》被列為禁書。昆德拉失去瞭在電影學院的職務。他的文學創作難以進行。在此情形下,他攜妻子於1975年離開捷剋,來到法國。

移居法國後,他很快便成為法國讀者最喜愛的外國作傢之一。他的絕大多數作品,如《笑忘錄》(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輕》(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國走紅,然後纔引起世界文壇的矚目。他曾多次獲得國際文學奬,並多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奬的候選人。

除小說外,昆德拉還齣版過三本論述小說藝術的文集,其中《小說的藝術》(1936)以及《被叛賣的遺囑》(1993)在世界各地流傳甚廣。

昆德拉善於以反諷手法,用幽默的語調描繪人類境況。他的作品錶麵輕鬆,實質沉重;錶麵隨意,實質精緻;錶麵通俗,實質深邃而又機智,充滿瞭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許多國傢,一次又一次地掀起瞭“昆德拉熱”。

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剋語進行創作。但近年來,他開始嘗試用法語寫作,已齣版瞭《緩慢》(1995)和《身份》(1997)兩部小說。

出版者:Harper Perennial Modern Classics
作者:Milan Kundera
出品人:
頁數:320
译者:Michael Henry Heim
出版時間:1999-5-1
價格:USD 15.99
裝幀:Paperback
isbn號碼:9780060932138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MilanKundera 
  • 小說 
  • 英文原版 
  • 昆德拉 
  • 捷剋 
  • 外國文學 
  • 經典 
  • 文學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在綫閱讀本書

Book Description

A young woman in love with a man torn between his love for her and his incorrigible womanizing; one of his mistresses and her humbly faithful lover -- these are the two couples whose story is told in this masterful novel. In a world in which lives are shaped by irrevocable choices and by fortuitous events, a world in which everything occurs but once, existence seems to lose its substance, its weight. Hence, we feel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not only as the consequence of our pristine actions but also in the public sphere, and the two inevitably intertwine.

From AudioFile

Jonathan Oliver employs a husky-voiced tone that proves the right match for this darkish story, one that requires of listeners a dollop of patience. Set first in Czechoslovakia, then in Switzerland, Kundera's story tells the sometimes laborious story of a womanizing Czech surgeon forced to flee the Russian invasion and take on menial roles, giving his passion for the flesh a slighly different perspective, as he is no longer a doctor but just a window-washer. His relationship with this current female-of-choice, the interesting and puzzling Tereza, is at the center of the novel. Oliver is good, very good, pausing with great effect, having just the right amount of low-key drama and contemplative musing

Book Dimension

length: (cm)19.7                 width:(cm)12.8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昆德拉把一片完整的灵魂撕碎,给了托马斯,给了特蕾莎,给了萨比娜,给了弗兰茨,还给了卡列宁。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灵魂承受太重的负担,把自己的生命衬托特别的轻。 在整部小说中,昆德拉始终扮演的是上帝的角色,他总是跳出故事来告诉读者这些人物的性格和故事,...

評分

人们常常感叹生命的沉重,活着总有一种不堪重负的感觉,为什么会感到沉重?是因为相信生命可以永恒轮回吗?认为今日的选择或者是现在所做的事会对以后抑或将来甚至是来世都会有着深刻地影响和必然的联系,所以,当你面对眼前的事情并且作出选择的时候,才会患得患失,忧虑重...  

評分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观及其哲学背景 我们可以从昆德拉《小说的艺术》中看到,“存在”是其不厌其烦谈论的话题,建立在“存在”上的小说观,是昆德拉小说创作的基础。而存在这个形而上的终极命题,在西方哲学史上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想理解昆德拉的小说,必须首...  

評分

米兰•昆德拉的文字中总带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孤独气质,这种气质是一种作为人与其它可感物体的疏离,这既不是个体同宇宙的的悲剧,甚至也不和土壤相连。他总是把玩着他无限悲观的幽默,出人意料的站在一个可以向两个方向发展的角度,时而沉重的思考,时而不屑的轻笑。而《生命...  

評分

中欧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就文学来讲,卡夫卡和米兰·昆德拉绝对是两朵绚丽的奇葩。 这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我仅仅读了十页,就沉溺在那些轻与重、灵与肉之间无法自拔。趴在沙发上,晒着太阳,或者,坐在地板上,烤着电暖炉,这是我的阅读状态。文字优美得让人感到眩晕。我...  

用戶評價

评分

3.5 吧。不太容易評價的一本不同尋常的作品。說它是小說,可作者用瞭大量的議論性文字穿插在整本書裏,讓我總對書裏的人物有一種距離感,我對他們的遭遇基本無動於衷。但昆德拉非常優秀的地方就在於加入這麼多作者的聲音卻並未讓人覺得很擾亂這本書的節奏,對我個人來說, 還反而喜歡這些哲學性的思考段落。這是一本囊括瞭很多內容的書,(比如人的存在,人生的偶然性和意義,還有引起不少討論的kitsch,等等) 文不晦澀,卻適閤慢讀、思考和分析。

评分

獨特的記敘手法,有點"濛太奇"的味道。。。人類情感的復雜性。

评分

開始瞭就停不下來 這是一個飽滿的悲劇

评分

重讀;博爾赫斯的the immortals裏永恒消磨瞭意義,而這裏是生命因短暫而輕飄飄。parade中的人們不過也在被同化,她們拿著雨傘頂撞,而歐洲的理想主義者仍在romanticize捷剋的動蕩;要麼playact,要麼inaction;人類的兩極相吸瞭,重與輕,stalin's son與shit。這kitsch像是collective unconscious,是大寫的牧歌,過濾瞭存在的種種醜惡,隻留下一個集體嚮烏托邦進軍。而karenin拖著三條腿,露齣瞭微笑。

评分

其實覺得他的書還好瞭,是一個具有敏銳觀察力的人,但是。。。沒有共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