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尔夫·艾里森于1914年出生,1994年逝世。他在一生中写下了大量文学和音乐的评论文章,却只写了一本小说。但是正是这本小说确立了他在美国黑人文学界和美国文学界的地位。这本小说就是《InvisibleMan》。
以Invisible Man命名的小说有两部,一部是英国小说家威尔斯于1897年发表的科幻小说,另一部就是这本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于1952年出版的。艾里森的主人公是一个黑人,他在美国社会中的生存经历使他感到,在白人主宰的社会中,作为黑人他被忽视,没有任何地位,对于他的遭遇,白人社会视而不见,仿佛看不见他作为一个人的存在。他是个无形人。《无形人》这个名字一语道破美国黑人的生存境遇,这正是艾里森小说所要表现的主题。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主题,人从混沌状态到自我意识的觉醒,在确立自我的过程中探索个人与历史、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责任、外因对于自我形成之作用等等一系列不可回避的问题。
《无形人》的主人公是一个出身贫寒的美国南方黑人青年。他发愤读书,刻意上进。中学毕业时由于出色的演讲被推荐到一所黑人大学读书,没想到他在接待白人校董时触怒了校董与校长,被逐出校门,来到纽约,四处碰壁。他深深地体会到作为黑人的自己在白人眼中是“无形无体”的。书中真实地再现了美国社会黑人的生存状况和六十年代的黑人民权运动,出版后反响强烈,曾引起广泛争议。
读这本书时,我一直带着一个疑问,为什么他是看不见的人?本书深刻地描写了50年代黑人和白人之间深刻的矛盾。 青年时,他意气风发,诚实正直,也是一名成绩优秀的好学生,却因顺应白人主顾的想法而得罪了白人主顾,被学校永久开除。作为补偿,倍受社会歧视的黑人校长答应给他介...
评分读这本书时,我一直带着一个疑问,为什么他是看不见的人?本书深刻地描写了50年代黑人和白人之间深刻的矛盾。 青年时,他意气风发,诚实正直,也是一名成绩优秀的好学生,却因顺应白人主顾的想法而得罪了白人主顾,被学校永久开除。作为补偿,倍受社会歧视的黑人校长答应给他介...
评分摘自《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作者:易立君 刘彬 “成长”一词源于人类学,指青少年经历生活的一系列磨砺和考验之后,获得了独立应对社会和生活的知识、能力和信心,从而进入人生的新阶段——成年。作为人类个体生命的重要体验和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成长为文学创作...
评分【作品鉴赏】 本书是当代美国黑人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具有西方当代小说的许多特点:思想内容上提出了个人在荒谬的宇宙里的处境问题并探索自我本质;艺术上大胆创新,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相结合,在运用黑色幽默手法上开美国后现代派文学的先河。因此这部小说在1932年刚一出...
评分关于身份、种族,埃里森有自己的答案。他不宣扬赖特式的反抗,也从不屈从。他深知黑人找到自己身份的唯一途径便是做好自己,迎接杜波依斯口中双重意识给黑人上的无形枷锁。在美国人和黑人这两个对立的身份中,非裔美国人的处境异常艰难。埃里森用他的文字和故事慢条斯理地告诉...
书挺好,但是译文欠流畅。
评分小说发表于1952年,是黑人自我认识,自我抗争的历史,通过一个无形人的生活,表达了种族平等的愿望。
评分美国到现在还有种族歧视呢。想要融入一个有种族歧视的圈子是不可能的。书里面,主人公在遭遇一系列不公后,终于觉醒。觉醒后,即使演讲再精彩,动员了整个哈莱姆社区,还是被镇压下去了。最终,只能躲在一个地洞里。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唯有整个种族变强大,才能改变现状。里面的无意识状态最能体现一
评分好不了多少
评分里面的有几个词特别震撼,一是自由,第二是命运。另外整本书有一种韵律,一开始的强烈,后面变得平稳,然后交替,还没有读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