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小說家、詩人、劇作家、譯者、電影導演等多重身分於一身,被視為是美國當代最勇於創新的小說家之一。
一九四七年生於新澤西州的紐渥克市。在哥倫比亞大學唸英文暨比較文學系,並獲同校碩士學位。年輕時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不斷嘗試各種工作,甚至曾參加舞團的排練,只為了『觀看男男女女在空間中移動讓他充滿了陶醉感』。
他早年的創作一直深受一些法國詩人及劇作家的影響,《紐約三部曲》則是他重新回歸美國文學傳統的轉捩點。他曾獲美國文學與藝術學院頒發『莫頓‧道文‧薩伯獎』;後又以《機緣樂章》獲國際筆會福克納文學獎提名;並以《巨獸》獲法國麥迪西文學獎。
作品除《紐約三部曲》、《月宮》、《在地圖結束的地方》等小說外,還包括回憶錄《孤獨及其所創造的》、評論集《饑渴的藝術》及詩集《煙滅》。作品已被譯成二十多國語文。
九○年代起,奧斯特積極參與電影工作,除為華裔名導演王穎編寫『煙』的劇本(『煙』曾榮獲柏林影展銀熊獎、國際影評人獎及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並與王穎合導了『面有憂色』,以及獨立執導『綠寶機密』(Lulu on the Bridge),深受稱許。目前他與妻兒定居於紐約布魯克林區.
<玻璃城市>City of Glass:從午夜接到一通指名要找『保羅‧奧斯特』的奇怪電話開始,偵探小說家昆恩便被捲入一連串撲朔迷離的事件中……
<鬼靈>Ghosts:私家偵探『藍』是『棕』的學生,他受『白』的委託去監視『黑』。透過他在『橘街』租的房間窗口,『藍』注意他的目標的一舉一動,卻在不自覺中被逐漸誘入他自己所創造的陷阱中…
<禁鎖的房間>The Locked Room:范修失蹤了!只留給他的妻子和幼兒一大堆小說、劇本和詩作。他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范修的童年好友在企圖找到真相的同時,也一步步著魔般地陷進范修謎樣的生活……
《紐約三部曲》是美國當代最受矚目的作家保羅‧奧斯特備護國際讚譽的代表作。雖然奧斯特似乎總是驅策自己在書寫形式上不斷創新、他的作品主題始終是『孤獨』、『巧合』等『人』的存在處境。 奧斯特透過如寫實電影般的深刻文字,融合黑色幽默、希區考克式的懸疑與卡夫卡式的存在思考,將三個獨特的故事結合成一本充滿驚奇趣味又發人深省,更帶領讀者體驗了一場心靈拓展的冒險之旅!
自我复制 写作者的自我,将其复制另外一个“图层”,套用ps术语,翻转一下摆在旁边,作为演自己对手戏的角色。 城市迷宫 描写城市细节,衣食住行,阴晴雨雪,行进路线等等,造成熟悉的陌生感。 荒诞感受 被卷入,莫名其妙的任务,丧失目标,无法退出,挫折感,被安排,...
评分这书很特别。 首先,我们起初会认为是侦探小说,但不是。 其次,我们看了一波三折的过程后非常期待一个精彩的结尾,但是没有。 这就牵涉到一个对故事的理解范畴上去了: 故事应该是人生的浓缩,还是应该成为人生的片断。 “这故事还没完”,作者是理解成后者。 既然结尾不重要...
评分如果这不是个美国作家的话,我不会有写评论的冲动.接连看到三个迷失自我的恐怖故事,我现在看待世界也有了一丝寒意. 人还是什么都做得出来的!潜力可大着呢.
评分Paul Auster似乎专情于扭曲人的身份,这次,他以一种迫不及待地口吻宣布:我们可以是任何人。 Paul用颜色作为人名应是有迹可循。我武断地以为《幽灵》的灵感来源于Paul脑海中长存的黑白两极端,即极端二元化的世界。它的二元性不表现为一种对立状态,而是表现在直接作用于生存...
评分Paul Auster似乎专情于扭曲人的身份,这次,他以一种迫不及待地口吻宣布:我们可以是任何人。 Paul用颜色作为人名应是有迹可循。我武断地以为《幽灵》的灵感来源于Paul脑海中长存的黑白两极端,即极端二元化的世界。它的二元性不表现为一种对立状态,而是表现在直接作用于生存...
翻譯中真的有很多不合适的地方。 标点符号的失误也不少。
评分我买的书封面和设计都比这个精彩些。
评分不喜欢这个翻译,尤其是第一部
评分好看
评分異樣偵探小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