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米亚金(1884—1937),青年时积极参与俄国十月革命,成为推翻旧制度,建立苏联的革命过程中的一员积极的斗士。苏联成立之后,他敏锐地感觉到新制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写作了一系列作品对之予以针砭,《我们》就是其中的一部力作。这些文章使他成为政府压制的目标。扎米亚金被迫流亡法国。《我们》成为一部俄国人在苏联以俄语写就,却只能翻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的作品。
《我们》针对的是极权主义的种种弊端。全书采用笔记形式,假借生活在未来世界中的一个模范公民之口,戏拟了一个高度数字化、采用集中统一管理的“联众国”中各色人等的生活和心态。 在这个攀上了“人类文明的最高峰”的联众国,所有公民一律被冠以数字为名。
《我们》一书成书于1920年(请注意这个时间,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进而建立苏俄),一直没法在苏俄——或者叫苏联——国内出版,1924年在国外以英文版出版,而作者也最终流浪国外客死巴黎。 那些劳什子的什么“焚书时代的文学奇品”(乔治•奥威尔语)之类的话就不说了,在...
评分我们是谁?是26世纪大一统王国的号码们,我们以失去自由的代价获得幸福。我们在大恩主的领导下,过着理性划一的生活,我们是人类的终极梦想。 是一部预言式的小说,其中关于人类的乌托邦?毋宁看作是一部反观现实的书更适合些。 如同叙述者“我”,号码D503担心的那样,写给前...
评分《我们》一书成书于1920年(请注意这个时间,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进而建立苏俄),一直没法在苏俄——或者叫苏联——国内出版,1924年在国外以英文版出版,而作者也最终流浪国外客死巴黎。 那些劳什子的什么“焚书时代的文学奇品”(乔治•奥威尔语)之类的话就不说了,在...
评分这本小说被誉为反乌托邦小说的开山之作,考虑到这本书的成书时间,确实有其开创性,况且个人觉得这本小说不论是文采还是构思以及叙事方式都是比较值得称道的,也许它没有之后的《美丽新世界》《1984》的圆滑完满,但是却自有其特色。 这本书叙事采用第一人称,选取的是一个对于...
评分反乌托邦的部分不必再谈,谈的已经很多,自由与幸福。 俄国文学的传统其实显而易见,心灵、基督、反基督。 这一切本身极富冲击力,扎米亚京又是一个语言大师,没有过度的煽情,没有过度的描写,一个数学家眼中的世界和他的情感却让读者一览无余。 我想谈谈的是男主角“叛变革命...
反乌托邦鼻祖,情节上不及1984带来的震撼大,但整个架构和设定在当时那个年代可谓石破天惊。
评分我们 洞穴 龙 洪水 岛民。男人和女人的故事。比喻想象和俄罗斯式的幻觉。和奥威尔一样指向的是英国为代表的嘲讽,又一样被所有后来人拿来攻击红色帝国。幸福和自由意志的矛盾,放纵多甜美。过了会迷恋这类的年龄了。难道以为只有极权统治下才会不幸吗?生命只是永远在不幸而我们又迷恋这样的痛苦,不然她又为何这样对我
评分我们 洞穴 龙 洪水 岛民。男人和女人的故事。比喻想象和俄罗斯式的幻觉。和奥威尔一样指向的是英国为代表的嘲讽,又一样被所有后来人拿来攻击红色帝国。幸福和自由意志的矛盾,放纵多甜美。过了会迷恋这类的年龄了。难道以为只有极权统治下才会不幸吗?生命只是永远在不幸而我们又迷恋这样的痛苦,不然她又为何这样对我
评分反乌托邦鼻祖,情节上不及1984带来的震撼大,但整个架构和设定在当时那个年代可谓石破天惊。
评分因为选修了俄罗斯文学相关的课程,作业是一篇俄罗斯文学作品的读后感。我绞尽脑汁居然想不起我度过什么俄罗斯文学作品。本来想读《古拉格群岛》的,但是三卷本太多了怕读不完。就读了下载很久的《我们》。著名的反乌托邦三部曲之一。发现者绝对是一部毫不逊色于《1984》的佳作!并且比后者提前了20多年写出。主角和1984里的温斯顿类似,都是未来极权社会的一份子。原本主角和其他人一样根正苗红,却因爱情而产生动摇。而且脑子里时不时地依旧认为这个极权社会是正确的。最终也走向了不可避免的道路。迎来了光明且黑暗的结局。伟大的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