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吉尔是一个平面设计师、招贴画家、文案、电影制片人和教师。他先是在纽约做自由职业者,自由接案,1960年,他心血来潮去了伦敦,一待就是15年。他和另外两位英国顶级聪明的设计师一起创立了Fietcher/Forbes/Gill设计工作室。F/F/G工作室一开始只有两个助理和一个秘书。而现在,它的正式名称叫Pentagram,其办事处除了西藏之外,遍及各地。吉尔于1967年离开这家工作室,在伦敦独立工作。他1975年回到纽约,和画家罗伯特·拉宾诺威兹(Robert Rabinowitz)合作,创作了《披头士狂热症》(Beatlemania),这部当时百老汇规模最大的多媒体音乐剧。吉尔目前仍然是自由职业者,而且仍然是一名教师。他在欧洲、南美、远东和美国都曾举办过个人作品展。他荣登过纽约美术指导俱乐部的名人堂,英国设计师和美术指导协会最近更是授予了他终生成就奖。这是他关于设计和招贴画的第六本书。他同时也从事儿童读物的撰写和插图设计。他现在和任职于纽约公共广播公司的妻子。
这是一本在平面设计领域中把设计当作问题解决的标志性作品。作者用一种简单、清晰、准确的方法来解读设计过程,揭开了设计的神秘面纱。无论是对设计专业的学生还是对专家教授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个无比珍贵的灵感源泉。
最近生活节奏紧张,忙碌的主要内容集中在设计上,包括课程作业设计,比赛设计,商业设计,以及负责的一个学校范围内的海报设计比赛。尽管我铁了心这辈子不靠做设计吃饭(我也没那本事),但依然感谢在设计学院呆的这几年赋予我对设计的基本理解和审美。 为了参考和借鉴,课上...
评分在central saint martin的学校图书馆居然看见原版的此书,和国内翻译版本相比要好很多。
评分在看的过程中,反思自己在校期间的做作业的情形。常常是过于依赖于电脑Photoshop等, 照着书本杂志上好看的形式搬过来用。没有意识到形式应当服从于内容,思维也并未打开。许多过去做的作品流于表面,浮躁得很。然而我们当中大部分人都在毕业求职前的自我介绍中总结自己为“具有...
评分1、拿到这本书的第一印象:抢钱啊!!!一本126页(说是16开实际比32开大不了多少)的薄薄的小册子卖38块钱!!而且空白很多,文字很大!!!(但是行距又过小,不太舒服) 2、读了几页之后:这本书有点意思。几乎每页都有值得思考和回味的地方。 3、和上海人美的其他翻译作品...
评分已阅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的鲍勃.吉尔写的《平面设计我的第2语言. 首先这本书没有介绍作者的资料,也没有提及作者是何年何月写的,已经何年何月做的设计。也没有作者的英文名字如何拼写. 作者的思考有严重的美国风格,尤其是后半本大部分依靠文案创意。有点广告学的意味...
光看封面就喜欢上了,轻松愉快 先生,您保证过的。若成真了,我也保证会回来告诉您的。
评分他的设计象漫画 看得我一边学一边笑
评分的确还挺不错的。虽然只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
评分光看封面就喜欢上了,轻松愉快 先生,您保证过的。若成真了,我也保证会回来告诉您的。
评分每一个设计都讲到了创意的过程,不是一本忽悠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