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克莱因,美国纽约大学柯朗数学研究所的荣誉教授,曾任《数学杂志》的副主编,《精确科学史档案的主编,它的著作还有《西方文化中的数学》、《古今数学思想》等。自从欧几里得建立了现代数学的明确模式以来,他是比任何人都更好地理解了数学的思想家。
这个世界上流传着一个深入人心的奇谈怪论——数学是理性的学科,数学是逻辑的学科,数学的人类理性的精华,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 不,不是,数学是经验的学科,数学是人类经验的提炼,“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女仆”。一切数学工作者,若不能理解这一重要的判断,数学的发展就没有...
评分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哲学书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数学书。它无法让你的高等数学拿高分,也无法教会你傅立叶变换,但是它的内容可以让你在几十年时间里重复回味,它会让你思考数学最本质的内涵。 通过读这本书,我终于明白罗素《数学原理》想探究的领域,以及催生这一恢弘巨著的时代...
评分[ 以下采访是1981年Omni前执行主编弗兰克·肯迪格在克莱因教授位于纽约大学的办公室里进行的。] 文章转载于公众号[“哲学园”] OMNI:你的新书非常受欢迎,尽管它的主题很复杂。你认为这本书的成功和它的副标题“确定性的消失”有关系吗? 克莱因:是的,我当时给了牛津大学出...
评分science shattered by all that postmodernist trend
评分我终于能理解所谓“确定性的丧失是什么意思了”。“确定性的丧失”意义在于思考变化,思考变化的consequence,思考可控的变化,而非静态确定的数量。这种思维的飞跃,是现代数学带给科学哲学的宝贵礼物,可惜不是所有人能欣赏到。
评分science shattered by all that postmodernist trend
评分有些哲学观点引用的不错,某些地方梳理的还挺有意思的。可惜既没有入门的乐趣,对熟悉的人也不大有醍醐灌顶的作用,有点鸡肋啊。只能纯当看数学史了
评分能把“家丑”如此坦然地对 the general public 公开,M. Kline 确实拥有比一般数学家更广阔的眼界。在数学史方面作了一个很好的叙述,尤其是略带八卦的笔调常常使人会心一笑。最为出彩的还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数学作为一种(与绘画、音乐等并无本质差异的)人类创作活动的存在,以及几千年来一直被理想化的“数学王国”的崩塌。这与我所期待的结论一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