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約(Immanuel C.Y.Hsü, 1923-2005),生於上海,中國近代史研究權威學者。1946年畢業於燕京大學,1954年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曆史係主任、榮休教授。學問嚴謹,著有《中國進入國際社會的外交,1858—1888年》(哈佛,1960)《伊犁危機:中俄外交研究,1871-1881年》(牛津,1965)等,翻譯瞭梁啓超《清代學術概論》(哈佛,1959)。1971年,由聖巴巴拉分校幾百位教授組成的學術評議會遴選徐教授任“研究講座”(Faculty Research Lecturer),此乃該校最高的學術榮譽。
《中國近代史》(The Rise of Modern China)自1970年麵世後五次修訂,銷售數十萬冊,為歐美及東南亞等地中國近代史研究的權威著作及最暢銷的學術教科書,是一本極具深遠影響的經典作品。
這部近代史自清朝立國起,下迄21世紀,縷述四百年來中國近代社會之巨變。然作者明確指齣,這段艱難的曆程並非如大多西方漢學傢所言,是一段西方因素不斷輸入而中國僅僅被動迴應的曆史。作者拈齣“政府的政策和製度”、“反對外來因素的民族或種族抗爭”以及“在新的天地裏尋求一條求生之道”三條綫索,作為推動近代中國發展的三股最重要動力,並通過對近代中國內部社會動蕩的描摹,嚮世界講述瞭“一個古老的儒傢帝國經無比艱難,蛻變為一個近代民族國傢”的曆史。
作者徐中約雖身處歐美學界,在書中想錶達的卻是“以中國人的身份對近代中國發展進程的看法”,但這種錶達不囿於任何一傢學說、一種主義,開齣一種摺衷調和的曆史觀。作者以超越意識形態、階級、黨派、種族和文化的眼光,懷抱對各色曆史人物的寬容、同情、善意之心,能夠公平公正、客觀冷靜地看待曆史事件的發生。並且參考瞭巨量不同語種的檔案文獻及研究著述,以跨學科的方法寫就這部描述近四百年中華民族之掙紮曆程的史學巨著。
徐中約是典型的紅色國家的外国侨民,也是一位真正的歷史學家。他敵視專政與官僚體制,把共產主義遭到了扭曲的實踐當做國家現代化——向西歐看齊的資本主義化——進程的一部分,同時對在領導了祖國崛起的紅色獨裁者抱有一定讚許的態度。在俄國僑民中,這種態度也見於對蘇聯和斯...
評分在日本下关市签署的《马关条约》宣布了清政府的洋务运动是彻头彻尾的失败,更验证了“学而不致用,用而不实之”;北洋舰队在和日本作战的时候其他舰队居然没有出兵,岸基支持也没有效的配合,也就是说北洋舰队自己在防守日本。每到这个时候又拿出了老生常谈的话题:同时期日本...
評分读史会让你不自觉地设想如果。如果⋯⋯,如果⋯⋯,仿佛得到了一种莫不可言的睿智,一种对转折点的敏感。 小学的时候看过一套全彩的历史故事集(有三册,硬皮的),爱不释手。可能受色调的影响,对春秋战国那段尤其喜爱。我印象中春秋是绿的,明清是青的。上高中以后却...
評分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中国近代史读本,没有之一。史景迁的《追寻现代中国》有时候文笔过于花哨,有很多本不必要的转移注意力的细节。李剑阁的书太专,对喜欢深究政治制度细节的人用处更大。郭廷以史料组织的不如徐中約这本紧凑。毕竟徐中約的书多年来被广泛用作教材,现在这个应...
這是本工具書啊!寫得還是很全麵的。看著天朝這麼烏糟糟的過去和現在,居然想傢瞭。
评分徹底忘瞭天朝洗腦式的曆史教材吧
评分果然名不虛傳,條理十分清晰,言語亦流暢。很有西方修史的風範。唯一美中不足是細節稍差(畢竟是通史),另外翻譯味道較濃(看齣瞭自己的問題所在)。
评分#恒閱# 看的港版。對於這種重大題材,不敢作什麼個人點評。徐先生認為近代中國曆史的特徵並非是一種對西方的被動反應,而是一場中國人應付內外挑戰的主要奮鬥。事實上,這一曆程自晚清到現在,曆時一百餘年仍在繼續。意識形態和政權在不斷更替,但作為民族和國傢的前進並未停止。甚至可以說,今天中國的改革也未必不可視為19世紀末那次改革的延續和重現。
评分果然名不虛傳,條理十分清晰,言語亦流暢。很有西方修史的風範。唯一美中不足是細節稍差(畢竟是通史),另外翻譯味道較濃(看齣瞭自己的問題所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