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顺与咸丰政局

肃顺与咸丰政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齐鲁书社
作者:高中华
出品人:
页数:338
译者:
出版时间:2005-9
价格:22.00元
装帧:简裝本
isbn号码:9787533315863
丛书系列:文史哲博士文丛
图书标签:
  • 清史
  • 历史
  • 晚清
  • 肃顺
  • 中国近代史
  • 高中华
  • 学术
  • manju
  • 肃顺·咸丰朝·清代政治·宦官权势·晚清政局·权力斗争·历史人物·中央集权·咸丰帝·官场生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肃顺(1816—1861),宗室贵族,爱新觉罗氏,字豫亭,满洲镶蓝旗人。历任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为镇压太平天国,主张重用汉族官僚地主胡林翼、曾国藩;为解决财政困难,主张发纸币、铸大钱;对外国侵略者疑惧颇深,要维持“天朝”尊严,对侵略者的过高要求不肯应允,甚至起而抗争;1857年英法联军入侵广州时,在咸丰帝面前,“(奕)主和,(肃)顺主战,哄于御前不能决”;1859年与俄使伊格纳切夫谈判,斥责其侵略要求,把未经批准互换的《瑷珲条约》文本,“掷于桌上”,宣布这是“一纸空文,毫无意义”……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考察了肃顺在咸丰年间的所作所为,论证严密,让人信服。该书可为清史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高中华,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副教授,玉林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兼任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教学和研究,已出版学术专著《肃顺与咸丰政局》(齐鲁书社2005年)、《在繁华中沉没:清帝国》(合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祈天忧民: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救助史论》(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年)等,在《中共党史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中共中央党校科研项目“构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历史逻辑与现实境遇”等,参与国家清史纂修工程、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院级项目“晚清满汉关系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

目录信息

第一章 乱世权臣
第一节 应运而出
第二节 重用汉臣
第二章 敛财筹饷
第一节 发行钱钞 筹大钱铁钱
第二节 征收厘捐 改革盐法漕运
第三节 征收鸦片税
第四节 减发旗人薪俸
第三章 重典治国 打击旧权贵
第一节 压抑保守派
第二节 整肃科场 严惩考官
第三节 打击贪官 惩处奸商
第四节 严明军纪 力惩逃帅
第五节 耆英议约违旨和斩留之争
第四章 和战不定
第一节 中俄边界交涉
第二节 屈服签约
第五章 祺祥惨败
第一节 北逃热河 大臣寒心
第二节 赞襄政务与垂帘听政之争
第三节 棋祥政变
第四节 舍命保国 人亡策存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读高中华《肃顺与咸丰政局》(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 对于肃顺在晚清政局,尤其是太平天国战争中的作用,历来的研究或殊少提及,或评价不高。就当时的局面看,“江南地区连年战火严重危及到清政权的稳定,战争形势的进展已不容许清政府做出更多的摇摆,要么放权曾国藩以...

评分

读高中华《肃顺与咸丰政局》(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 对于肃顺在晚清政局,尤其是太平天国战争中的作用,历来的研究或殊少提及,或评价不高。就当时的局面看,“江南地区连年战火严重危及到清政权的稳定,战争形势的进展已不容许清政府做出更多的摇摆,要么放权曾国藩以...

评分

读高中华《肃顺与咸丰政局》(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 对于肃顺在晚清政局,尤其是太平天国战争中的作用,历来的研究或殊少提及,或评价不高。就当时的局面看,“江南地区连年战火严重危及到清政权的稳定,战争形势的进展已不容许清政府做出更多的摇摆,要么放权曾国藩以...

评分

读高中华《肃顺与咸丰政局》(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 对于肃顺在晚清政局,尤其是太平天国战争中的作用,历来的研究或殊少提及,或评价不高。就当时的局面看,“江南地区连年战火严重危及到清政权的稳定,战争形势的进展已不容许清政府做出更多的摇摆,要么放权曾国藩以...

评分

读高中华《肃顺与咸丰政局》(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 对于肃顺在晚清政局,尤其是太平天国战争中的作用,历来的研究或殊少提及,或评价不高。就当时的局面看,“江南地区连年战火严重危及到清政权的稳定,战争形势的进展已不容许清政府做出更多的摇摆,要么放权曾国藩以...

用户评价

评分

普通的人物研究而已,比较无聊

评分

没有老师说得那么好,大半是史料编缀,而且没有突出肃顺,很多史事其实和肃顺关系不大。肃顺延续文庆重用汉人的思想,并进一步发展,打击满人宗室和汉族旧贵,凝结成一个集中于中央政府内部、以闲散宗室为核心、汉人军机为主的政治集团。肃顺庶出,权力紧系于咸丰,其施政理念与咸丰互相影响。财政上采取措施削减满人皇粮,吏治上对戊午科场案与户部宝钞贪污案严苛处理,在可能范围内整顿官场,地方上重用汉人掌管军政,求“以汉保满”。肃顺败于祺祥政变,或有自负一面,但肃顺的否定未妨碍其政策继续,“隐成中兴之业”,肃党也未作太多牵连。事实上,内忧外患下,清朝内政外交政策回旋余地不大,地方坐大,汉人上升趋势依旧,肃顺之败或只是晚清中央权力第一次较剧烈调整。作者引用不少“野史”“外史”来说明政治斗争,给人感觉并不严谨。

评分

普通的人物研究而已,比较无聊

评分

没有老师说得那么好,大半是史料编缀,而且没有突出肃顺,很多史事其实和肃顺关系不大。肃顺延续文庆重用汉人的思想,并进一步发展,打击满人宗室和汉族旧贵,凝结成一个集中于中央政府内部、以闲散宗室为核心、汉人军机为主的政治集团。肃顺庶出,权力紧系于咸丰,其施政理念与咸丰互相影响。财政上采取措施削减满人皇粮,吏治上对戊午科场案与户部宝钞贪污案严苛处理,在可能范围内整顿官场,地方上重用汉人掌管军政,求“以汉保满”。肃顺败于祺祥政变,或有自负一面,但肃顺的否定未妨碍其政策继续,“隐成中兴之业”,肃党也未作太多牵连。事实上,内忧外患下,清朝内政外交政策回旋余地不大,地方坐大,汉人上升趋势依旧,肃顺之败或只是晚清中央权力第一次较剧烈调整。作者引用不少“野史”“外史”来说明政治斗争,给人感觉并不严谨。

评分

最多三星,能把风云激荡的晚清史写的枯燥无味也是一种能力。要说的楼上那位说的都差不多了。还有三点感触深:1 从静态上来说肃顺重用汉人这是和奕䜣是一致的,不一致的是对洋人的态度。但是历史是动态的,奕䜣在担任钦差大臣议和之前对洋人也主张强硬,亲身经历会改变人。2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咸丰回京对肃顺更有利,长期远离京城,便宜别人占了,黑锅自个背了。3 是条汉子,死前骂不绝口,不肯屈膝受死,就这也得赞一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