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文化讲座》ahi作者根据多年来对中国建筑梳理、研究的成果,给予文化上的诠释。通过对中国文化特质的了解,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的建筑,更生动地欣赏中国建筑空间中包容的生活。从建筑与文化的交互对照中,把握中国建筑的意义与价值。
汉宝德,1934年生,成大建筑系毕业,美国哈弗大学及普林大学硕士,在建筑、书法、美学等各领域颇有建树。曾任东海大学建筑系主任、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台南艺术学院校长。现为世界宗教博物馆馆长、汉光建筑师事务所主持人。著有《汉宝德谈美》《给青年建筑师的信》《中国的建筑文化》《筑人间:汉宝德回忆录》《建筑的精神向度》《建筑、社会文化》等。
价值观已变,因此传统已无可能传承,再现的也不过是皮毛。 中国人的价值观是什么?是“生”,是实用理性,是“文(包装)质(动物性)彬彬然后君子”。 中国人的建筑观是什么?是“文化棚子”,是“筑以载道”。 中国人不重视建筑实体的保护与传承,建筑是有生命时限的工具。 ...
评分依作者所讲,此书的目的是对中国建筑予以文化上的诠释,也从中国文化的特质出发,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建筑。总的来说,中国建筑是一种“人生的建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人具有现世主义的生活态度,宗教意识较弱,缺乏纪念性艺术,因此建筑在文化上的象征地位不能与西方...
评分该书是汉先生在东海大学一系列讲座的讲稿,关于中国建筑的文化。序言中汉先生多次提到他因顾虑思想的不成熟而不敢交印,这个“不敢”足见其对学术的严谨态度,以及作为一个教育者的责任感。他认为“把民族的建筑看做特定的形状实在是太肤浅了”,“我是从思考中国建筑的起源...
评分 评分价值观已变,因此传统已无可能传承,再现的也不过是皮毛。 中国人的价值观是什么?是“生”,是实用理性,是“文(包装)质(动物性)彬彬然后君子”。 中国人的建筑观是什么?是“文化棚子”,是“筑以载道”。 中国人不重视建筑实体的保护与传承,建筑是有生命时限的工具。 ...
建筑是种行为,搭建违章建筑是中国人行为的外显。属于深层次的文化。
评分未必全然同意其方法和观点 但当作一种开启倒也很好
评分书中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比比皆是,作為理論有点牵强,但能让人觉得言之有理。
评分观点有趣,不过表述和总结不够精致。然后,好想把这本书的美编打一顿。
评分4星半,前两讲收获比较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