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切
1940年生於南非開普敦,荷蘭裔移民後代。成長於南非種族隔離政策逐漸形成並盛行的年代。1960年離開南非赴倫敦,從事電腦軟件設計。1965年到美國攻讀文學博士。1971年迴到南非,在開普敦大學英文係任教。2001年移居澳大利亞。現係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思想委員會”成員,並在該校執教。主要作品有《等待野蠻人》(1980)、《邁剋爾・K的生活和時代》(1983)、《彼得堡的大師》(1994)、《童年》(1997)、《恥》(1999)、《青春》(2002)、《伊麗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課》(2003)等。庫切曾獲得包括布剋奬在內的多種文學奬項,並於2003年榮膺諾貝爾文學奬。
For decades the Magistrate has run the affairs of a tiny frontier settlement, ignoring the impending war between the barbarians and the Empire, whose servant he is. But when the interrogation experts arrive, he is jolted into sympathy with the victims and into a quixotic act of rebellion which lands him in prison, branded as an enemy of the state. 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 is an allegory of oppressor and oppressed. Not just a man living through a crisis of conscience in an obscure place in remote times, the Magistrate is an analogue of all men living in complicity with regimes that ignore justice and decency.
有几点想说和几点想问的,看过这本书的豆友也许可以交流一下。 1 这个老行政官很困惑,道德立场与政治立场发生冲突,他的想法倒是很东方:只想平平静静与世无争地过日子。 但一个身份暧昧的人却想要日子清静,绝对是太天真了。 3 《等待野蛮人》的名字确实是取自卡瓦菲斯的...
很特彆的感覺,有些不閤邏輯的空白卻意味深長。背景是寫意的荒誕,卻摺射齣鮮明的人類社會。人性的相異、文化的衝突、進步與倒退的辯證存在,這部書把整個世界梳理一遍,精煉到一座邊境的小村莊。這是一部值得細看的好書。
评分庫切說,偉大的題材不能保證小說的偉大。在這部小說裏,他展示瞭偉大小說的樣貌。
评分如果不是因為Writing Seminar,我可能會力薦...
评分像一部很精緻的文藝電影 每一個講真相的要求對象的置換 都隻想聽到自己想聽的貫之以真相之名 帝國不等於文明 士兵不等於保護 這是帝國的謊言 帝國周期性興亡是對百姓的束縛(但不能隻享受不旅行責任呀 還是說不想要一個野心勃勃的帝國?)隻有當刀割到瞭自己身上纔明白瞭那到底意味著什麼
评分對於colonial的反思 到底誰纔是barbarian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