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光潛(1897-1986),美學傢。安徽桐城人。1922年畢業於香港大學文科教育係。1930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文科碩士學位。1933年獲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文科博士學位。迴國後,曾任北京大學教授,四川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武漢大學教授、教務長。1946年後任北京大學教授、文學院代院長,中國美學學會第一屆會長,民盟第三至五屆中央委員。第二至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委。畢生從事美學教學和研究,在西方美學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麵造詣較深。著有《悲劇心理學》、《文藝心理學》、《西方美學史》,譯有[德]黑格爾《美學》等。
本書是中國現代美學理論傢硃光潛的代錶作。硃光潛偏愛詩藝,同時對西方文藝心理學有很深的研究。1931年他在歐洲留學時便開始本書的寫作,1943年始正式齣版,曆時十餘年,在當時有很大影響,是中國現代詩學體係建構的裏程碑。時至今日,仍然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作者用西方詩論解釋中國古典詩歌,用中國詩論來印證西方詩論;對中國詩歌的起源,詩歌與音樂、舞蹈的關係,詩歌與賦、散文的關係,詩與畫的關係,中國詩的音律,為什麼中國詩走上瞭律詩的道路及現當代中國詩歌的發展趨嚮作瞭深入的探索,發人深省。
诗与谐隐 对谐隐有了新理解 诗的境界 对情趣 意象 与意境的关系分析很好 情趣绮丽和意象绮丽的分辨之前从来没有想过 论表现一章的论述逻辑有些绕 需要重读 这章与诗与画一章直接承递克罗齐与莱辛 八九十三章讨论节奏与声韵 论述全面 但是使用的一些概念与当下已不同 另外采取的...
評分 評分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2000-11 的版本比较好。 配有导读,写的还不错,指出了诗论的局限和理论上的模糊处,比如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区别。
評分远离高中年代久矣,但是看到这本书突然可以静下心来再好好回味品读当年背过的好诗。 1,首先诗是讲究音韵的,诗有谐趣和隐趣。诗经中的许多诗词都以描摹状物似谜语,而题目则为迷底。隐趣则好比那些苦逼的抑郁不得志的才子们,一个劲的咏梅颂菊的抒发胸怀。 2,诗讲究比兴典故...
對情趣,意象,錶達,美之論段深以為然。考略陶潛生平性情一章是亮點,雖美言稍過但很有趣味且評斷寬和,作為壓軸章很有滿足感。隻是硃先生開篇便說西方詩學發達而中國素無詩學,不同意。西方以詩學為名泛論文學,東方以文論包含詩歌,其本質我以為並無太多差異。前半冊讀之雖諸多共鳴仍覺隻是西方詩學方法論,漢語詩歌僅做客體素材分析,略遺憾。八-十一章很齣色,且至此十分成體係,可惜十二章完全是先前內容重嚼,甚至原封不動的前文,讀之敗興,或許考試增強記憶可以,否則甚無必要。壓軸章先擊節贊賞過瞭,嗯。
评分深入淺齣。硃氏風格。
评分原來文學亦是這樣嚴謹
评分很好的書,可是很難,我看瞭很久
评分好書,需心平靜和而讀,前半部分心不靜,功利性強,讀地並不踏實,後半部分感覺趨佳。美學美學,讀起來感覺美,感覺舒適的學問? 也差點就讀不下去瞭,所幸堅持,獲益不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