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关于家庭社会学的著作,曾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作者根据抗日战争时期自己在大学授课时的讲义整理、编写而成。书中主要论述了家庭所担负的有关生育子女的若干理论问题。但本书所论述的不止是生育,凡是与种族延续有关的一套活动体系都讨论到了。其中包括:配偶的选择、婚姻关系、家庭组织、双系抚育、父母的权力、世代的隔膜、社会继替、亲属的扩展等等。作者在书中对这些问题的剖析的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对我们今天如何处理家庭婚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目录
派与汇(代序)
第一章 种族绵续的保障
第二章 双系抚育
第三章 婚姻的确立
第四章 内婚和外婚
第五章 夫妇的配合
第六章 社会结构中的基本三角
第七章 居处的聚散
第八章 父母的权力
第九章 世代间的隔膜
第十章 社会性的断乳
第十一章 社会继替
第十二章 世代参差
第十三章 单系偏重
第十四章 以多继少
第十五章 续绝
第十六章 亲属扩展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社会学导论的课上,在讲“家庭”的那一章节。有一句话印象很深:“我们貌似很熟悉家庭,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家,每天都要回家。但我们对‘家庭’这个社会单位的了解还是陌生的,因为在这之前,你们当中很少有人会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理解家庭,以及家庭最...
评分营养和生殖处于相克的地位。有些生物学家把前者作为自私的行为,后者作为爱他的行为,因为从生物基层上说,营养是损人利己的,而生殖是损己利人的。 动物的生命是以毁灭其他生命来培养的。可是生殖器却刚刚相反,新生命的产生没有不靠母体的消耗和亏损。 我们与其说:因为两性...
评分虽然费老逻辑清晰,解释通俗易懂,但是不能否认很多理论在现在这个时代都站不住脚。书是站在社会的角度来分析个体,但是我是从作为这个时代的个体的角度来读书。 以下是我的几个质疑,欢迎讨论: 本书一开始引入婚姻,形容一男一女为最小的抚育单位。并且提出“世界上所有的社...
评分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从父亲的职能和“生育体系”双线入手阐明了家庭、婚姻与、性的关系。 费老师从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切入人类生育制度。从生殖入手,导明生殖与生育的关系——生殖其实作为一套文化体系,是一种“异化”。生育=生殖+教育。对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节”进...
评分“本书根据作者抗战期间在云南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时的讲义整理而成。作者以功能主义理论为基础,不局限于探讨生育问题本身,凡属因种族繁衍的需要而引申或派生的一切足以满足这种基本需要、维护此项重要功能的事物、制度,都在本书的关注之列,如配偶的选择、婚姻...
这些字又尖又硬,扎得浑身窟窿。 没有一个人真正地能充分地尝到另外一个人的甘苦,感到另外一个人的休戚,想到另外一个人的思想,完全懂得另外一个人的语言。 至高的玄理,只能拈花相传。会心的微笑固然是人生的真趣,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却是多余的。
评分“婚姻的痛苦依然存在,所不同的是方式已经换过罢了,而这种痛苦是从婚姻关系的内在的性质所发出的。”
评分前半部分比较精彩,后半部分则略显平庸。
评分实在应该列为青年必读书。
评分费孝通的生育制度理论,可能跟贴近中国现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