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雅克·卢俊(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重要作品有《新爱洛伊斯》、《社会契约论》、《爱弥尔》、《忏悔录》等。
卢梭是十八世纪杰出的思想家、作家。他一生颠沛流离,饱受磨难,倍感孤独,其原因:一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爱弥儿》被当局列为大逆不道的禁书;二是伏尔泰在一篇文章中揭露他抛弃亲生子女的事实。要求对他处以极刑。为了在世人面前还自己一个清白,他写了《忏悔录》,但仍然遭到种种非议和侮辱。晚年,他重温往日的时光,审视自己的一生,终于写出了《孤独漫步者的遐想》,再次为自己辩白。遗憾的是他只写了十篇“漫步”就与世长辞了,没有给我们留下他的完整的“遐想”。
《孤独漫步者的遐想》、《忏悔录》与《对话录:卢梭评论让-雅克》被视为卢梭的自传三部曲,世上很少有人写自传时能敢于对自己做出如此无情的剖析。
谢世于卢梭诞生前半个世纪的帕斯卡尔说过:“当我考虑到我这短暂的生命将被前前后后的永恒所吞没,甚至我看得见我所占据的这块小小的空间将被无限巨大的空间所席卷而互不相知,我就害怕,我对自己是在这里而不是在那里以及为什么是现在而不是当时非常震惊。” 他所描绘的是我...
评分下午从图书馆回来,路上又碰见了那个义务送信的老先生。穿着一件很古朴的对襟长衫,长长的灰白头发在脑后盘成一个发髻,骑着一个很破的自行车,车前的篮子里放着一大叠信件。我以前也经常见到他,开始觉得是个捡垃圾的老头,但仔细看看又不怎么像,倒觉得可能是那个道观里的道...
评分开始写《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的时候,卢梭已是迟暮之年。到1778年7月他猝然离世为止,卢梭共在这部遗作中留下十篇散步。很多人认为,卢梭之所以没有把这十篇梦的记录收录到《忏悔录》中,因为这本梦录事实上是卢梭在最后的时刻对自己这一生的交代。 事实上,这十篇梦录中的...
评分卢梭的遗作《一个孤独者的漫步遐想》出版了好多年,一直长盛不衰。单看中译本,林林总总,竟也有十多个版本。大作家歌德说的好,“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时代,而卢梭则开始了一个时代。”的确,相较于伏尔泰,今天的人们更熟悉卢梭,因为我们依然生活在由他开创的时代。时光日...
评分我之前的人生虽然不长,但也有着诸多遗憾,过早地读《忏悔录》便是其中之一。当时是初二,例假都没来多久,哪能从中看出卢梭大人的露阴癖和受虐倾向?! 《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是卢梭晚年的作品,或许是最后一部了吧。当时他的被害妄想症已经到了晚期,哪怕是散步的时候,...
很爱他的十篇遐想,从中看到很多自己的影子。他对于那样彻骨的分析与省视,看来让我有一种很心酸的感觉。最后的结果是找到自己生活的准则,挣脱外界的枷锁,在自由自在的心灵境界里徜徉。只是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个性发展还有不可少的社会性,一个人被社会上的人抛弃或者说是被遗忘,都是一个人生活的悲剧。诚然,一个人,拼命追求被认可,那样的生活也是很累的。孤独是是很美好的节奏,但不是每个人都试用的。除了某些天才,大部分人能够在短暂的孤独中得到宁静,但这份宁静是要让人更好地生活,如果长期在孤独境界中,而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突破口,那么,孤独于人,便是致命的伤。卢梭是可怜,同样他又是伟大的,他在孤独的境界中不断遇见自己,后来能在大自然中回归最本质的心境,我们需要有自我的空间,但无法生活在绝对孤独中。
评分如果没有遐想,世界将会怎样?
评分讀不盡的盧梭 讀不盡的心靈
评分卢梭怨气真大啊!还有害怕自己晚节不保的天才吗??
评分关于启蒙运动这件事,我的立场一直都是「对法国大革命没有太大的建设性作用」,但是启蒙运动所带来的理论与观点无疑是正确的,鼓舞人心的,只不过到头来还是沦为了革命者煽动群众的武器。如此的先驱者在晚年经历了反省,自白却没有换来民众和友人的支持最终含恨而去,大概也是这场革命注定失败的原因,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只会跟着大潮流走,百姓不会自己思考,但是一旦决定了要走哪一条路,他们的行径比任何人都疯狂。和忏悔录中对这个世界还抱有一丝希望的告白不同,从这本书中我只看到了悲凉和绝望,就连对身边的景色的描写都是带着痛的,不敢相信任何人,不敢对世界抱有任何期望,悲伤至此,我又怎能给出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