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與法律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鄧正來 法學 讀書報告 知識與法律 法律哲學 中國研究
發表於2024-11-15
知識與法律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眼前的這部文集《知識與法律》,與其他論文集相比較,其獨特之處在於:第一,它所輯錄的乃是一些論者根據特定安排、針對若乾特定文本、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形成的學術性書評。第二,除瞭這些學術性的書評文字以外,它實際上還記載著吉林大學理論法學研究中心的一個由年輕學子組成的讀書團隊——第一期“小南湖讀書小組”——的胎生、成長、睏頓和進步的全部過程,記載著這個讀書小組中每一個學員在思考和探索、閱讀和討論過程中以及在對自己與知識的關係進行審查(examination)和拷問的過程中所經驗到的最真切最生動最微妙的內心感受。第三,如果允許我們稍具一點曆史的眼光的話,在我看來,它所記載的還可能是中國社會科學學術傳統建構過程中和中國學術自主性形成過程中最基礎、最艱澀但卻又極其重要的一小步。
關於《知識與法律》這部文集的直接生産者“小南湖讀書小組”,在“正來學堂”網站(dzl.legaltheory.com.cn)“小南湖讀書小組”的專門欄目中,有著這樣的相關記載:
“小南湖”讀書小組,成立於2003年11月18日,因春城之“南湖公園”而得其名。總召集人和組長為鄧正來教授。麵嚮吉林大學2003級法理學博士研究生,作為一個開放性讀書組織,自願參加,在嚴格遵守讀書小組規則的前提下,鼓勵來去自由。應黃文藝老師和吳寜博士的要求,吸納他們為讀書小組的特彆成員。目的是為瞭潛心讀書、澄清問題、砥礪學術、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活動方式為針對鄧正來教授指定的閱讀書目,定期舉行討論活動,每次活動由鄧正來教授擔任指導老師,設主持人1人,主報告人1人,主評論人兩人,參與討論的成員必須提交讀書報告。“小南湖”讀書小組希望通過學術小團體的營建,最終能夠活躍學術空氣,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進一步推動學術活動的蓬勃開展。
事實上,創建並組織“小南湖讀書小組”可以說是我於2003年應聘為吉林大學教授後所做的第一件實事。經曆瞭從獨立的自由學者到學術體製內一員的身份上的或形式上的轉換,我把自己的目標之一確定為“推動和積極參與中國法學的重建運動”。為瞭達緻這一目標,我認為,我們在當下必須承擔起這樣兩項使命:第一項使命就是迴到經典進行批判;第二項使命則是麵對中國當下的社會生活進行理論建構。當然,我關於這兩項使命的認識,首先源齣於我對中國學術界現狀所做的這樣一個基本判斷,即雖然西學東漸以來我們已經引進瞭大量的西方經典論著,但是我們對於西方的經典理論還隻是停留在介紹和傳播的階段,而根本沒有進入研究、批判和對話的階段,因為我們對這些西方經典論著所采取的更多的是一種我所謂的“消費主義”的態度。其次,在我看來,知識生産與再生産必須遵循以下兩項“知識鐵律”:第一項“知識鐵律”乃是有關知識傳統與知識增量之關係的鐵律;第二項“知識鐵律”是有關知識限度與知識批判之關係的鐵律。換言之,如果我們欲清楚地知道我們當下的知識狀況及所處的位置,清楚地瞭解我們自己知識工作的性質和方嚮,那麼我們就必須迴到經典進行批判,因為惟有在批判的過程中我們纔有可能進一步地認識和理解我們的生活世界乃至我們的生活世界與知識世界的關係。因此,迴到經典進行批判,在一定意義上又是為瞭建構而進行的批判。作為一名大學教師,我不僅把這一目標或使命與建構中國社會科學學術傳統和學術自主性的集體性行動聯係在一起,而且也試圖把它與我個人教授吉林大學學生的具體承諾和安排聯係起來。
為瞭具體落實教學上的個人承諾,我一到吉林大學以後,便與研究生們一起圍繞著“中國法學所麵臨的問題”等主題進行瞭開放性的討論,以期對他們的知識儲備情況、學術訓練狀況和思維方式、而最主要的是他們對知識的看法,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坦率地講,結果大齣我的意料之外。我發現,從一般的角度講,同學們的基本閱讀量嚴重不足,因長期受拘於自己的學科而錶現齣瞭知識結構的嚴重畸形,對中國學術發展現狀錶現齣瞭某種令人驚訝的“漠視”,甚至在“提問”過程中還錶現齣瞭對學術交流重要性的不意識以及學術交流能力的缺乏。當然,最為重要的問題,在我看來,不僅是同學們對知識所錶現齣來的某種程度的封閉態度,更是由各種方式透露齣來的他們所以為的知識本身的封閉性。很顯然,我們必須正視這些問題,而且必須通過常規性的、有針對性的和一種我所謂的“開放性”的“閱讀·思考·討論”方式予以迴應。正是立基於對上述基本問題的認識和考慮,“小南湖讀書小組”應運而生瞭。
在此之前,我已經有瞭組織和運作“六郎莊”讀書小組的成功經驗。然而,“小南湖讀書小組”與之相比,既有相似之處,亦有不同之處。“六郎莊”讀書小組,嚴格說來,是一個完全由學術旨趣為基礎的比較私性的自發性讀書小組,而“小南湖讀書小組”一開始就是一個以學術體製為依托的有著明確梯隊的讀書“小組”;它除瞭延續“六郎莊”讀書小組一貫的學術品格和平等交流討論的學術氛圍以外,又具有它的獨特性:它既不是研究某些論題的seminar,也不是專攻某一特定論題的workshop,而毋寜是一種全新的授課和學習方式的探索或開創。從一般的角度講,在這樣的課程中,就學生而言,閱讀經典文本並展開討論,乃是要鼓勵他們以書本為師,“追比聖賢”;以周圍的同學為師,達成我所謂的“知識上的團結”;並且養成獨立反思批判的能力,在討論中養成嚴格遵守學術規範的習慣。就老師而言,在這樣的課程中,老師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知識“灌輸”者,因為他本人也隻是討論和交流中的一員,而且他的觀點也不具有那種不可質疑的絕對權威,因為他的觀點僅僅是交流過程中諸多觀點中的一種;再者,對整個閱讀和討論過程的把握和恰當的引導,也對老師的學術能力提齣瞭更高的挑戰。“小南湖讀書小組”又是一個開放性的大課堂,因為在這樣的課堂裏,盡管主角是吉林大學的法理博士生,但是實際上卻沒有學校、學科或年級的任何限製,有許多學員都是來自外地或其他學校的學生,有許多是政治學、哲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的博士生,也有許多是碩士生和本科生。事實上,凡是對相關文本和所涉理論問題感興趣的同學,都可以參加討論和發言。當然,作為體製內的一門讀書“課程”,“小南湖讀書小組”還具有一種製度上的延續性,它以年級為界自然傳遞,在以2003級博士生為主體的第一期讀書活動結束以後,又將在2004級以及其後各屆的博士研究生中繼續下去。
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11月4日,曆時10月餘,“小南湖讀書小組”第一期學員共閱讀瞭9個文本,進行瞭9次讀書討論活動。在強調“迴到經典”的閱讀和討論中,“小南湖讀書小組”首先解決的是如何閱讀/如何思考的問題。就中國教育的具體情形而言,即使是到瞭博士研究生階段,也不一定就意味著絕大多數同學已經習得瞭如何閱讀/如何思考的能力。一如讀者能夠從本文集所收錄的讀書報告中看到的那樣,“小南湖讀書小組”成員的閱讀/思考能力是逐漸提高的。因此,“小南湖讀書小組”在日常閱讀中所強調的是立基於文本本身,亦即進入作者所討論的理論問題之中,努力在討論相關理論問題的思想脈絡和思想史背景中把握作者對該問題的認識和討論。由此可見,一方麵,“小南湖讀書小組”主張的閱讀乃是一種試圖在理論脈絡或對理論脈絡的認識中把握作者論述的問題的努力,它所旨在避免的乃是在閱讀的過程中作者的缺位或日“作者死瞭”;另一方麵,在遵循作者基本理路的基礎上,“小南湖讀書小組”也強調讀者自己對問題的把握、追問、反思、批判和推進,謹防在閱讀的過程中完全受製於作者的思維邏輯而在實質上導緻“讀者死瞭”。據此,我們可以說,“小南湖讀書小組”的閱讀思考過程,是一個以文本為基礎的積極主動的思考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思想脈絡”、“理論淵源”、“知識增量”這些方麵的自我“審查”或考量顯得尤為重要,因為惟有在這些“審查”或考量的基礎上,“小南湖讀書小組”的閱讀和討論纔能既尊重學術傳統又提倡學術自主性,纔能“迴到經典進行批判”。
其次,“小南湖讀書小組”緻力於衝破既有學科所設置的認知屏障,並且直麵同學們所形成的上文所述的那種“知識正確”觀念,而這就是我所謂的知識認知方麵的“開放性”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錶現在對“小南湖讀書小組”閱讀文本的選擇上。在9次讀書活動的過程中,我為同學們選擇瞭以下的文本:
(第一次)哈耶剋《政治思想中的語言混淆》
(第二次)哈耶剋:《自由社會秩序的若乾原則》、《關於行顯規則係統之進化問題的若乾評注——個人行為規則與社會的行動秩序之間的相互作用》、《自生自發秩序與第三範疇——人之行動而非人設計的結果》
(第三次)哈耶剋:《理性主義的種類》、《建構主義的謬誤》、《知識的僭妄》、《兩種心智類型》
(第四次)華勒斯坦:《開放社會科學》
(第五次)沃爾德羅普:《復雜:誕生於秩序與混沌邊緣的科學》
(第六次)沃勒斯坦:《所知世界的終結——二十一世紀的社會科學》
(第七次)Mulkay:《科學與知識社會學》
(第八次)巴恩斯等:《科學知識:一種社會學的分析》
(第九次)吉爾茲:《地方性知識:事實與法律的比較透視》
從一個角度來講,“小南湖讀書小組”9次讀書活動所選擇的這些文本,按照傳統的學科劃分標準來看,顯然分彆屬於政治哲學、社會學、科學與知識社會學、文化人類學等不同學科領域的重要論著,但是其間卻惟獨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法學方麵的論著。閱讀文本的有意識選擇和有針對性的閱讀安排(對華勒斯坦的《開放社會科學》、《所知世界的終結》閱讀以及對哈耶剋《自由社會秩序的若乾原則》等論著的閱讀),其目的主要在於使讀書小組成員認識到既有學科體係和學科劃分標準的人為性和局限性,尤其是要使同學們認識到既有學科體係和學科劃分標準對我們認識具體問題所設置的“反認知”的屏障,進而期望同學們在閱讀、思考和討論的過程中不再以既有的學科劃分標準為我們進行知識生産和再生産活動的當然邊界或當然前提,而是以問題的認識或建構為重心,展開“開放性”的討論和思考。因此,“小南湖讀書小組”的閱讀方式,是一種在超越學科意義上的“開放性”閱讀方式。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小南湖讀書小組”9次讀書活動所選擇的這些文本,無論是哈耶剋反對唯理主義的“有限理性”觀、華勒斯坦反對“意識形態”建製的社會科學的論著,還是英國著名的“愛丁堡”學派的科學與知識社會學理論,基本上都構成瞭對知識“真理化”趨嚮的反思和批判。“小南湖讀書小組”這一基本取嚮的閱讀,其目的就是為瞭使閱讀小組的成員認識到,知識並不是那種隻需要信的真理,而且知識也不象有些論者所宣稱的那樣具有絕對的普世性。在我看來,第一,有關知識限度與知識批判之關係的“知識鐵律”明確意味著,知識因人之理性的限度而有著一種構成性的限度,而這種限度的存在不僅為知識批判提供瞭可能性,而且還為知識批判提供瞭必要性。因此,任何人的知識(包括我們自己的知識以及老師的知識)都必須接受批判性的審查。第二,我們在某種程度上都是知識生産者,而且是整個知識生産機器的一部分;因此,我們不僅必須對我們所生産和再生産的的知識進行反思和批判,而且還必須對那颱在很大程度上支配我們知識生産活動的機器保有高度的反思和批判意識。總之,惟有在知識的認知方麵保有一種“開放性”,我們纔有可能夠為討論、閱讀和思考建構起一個批判的前提,並為促成知識在某種意義上的增量提供可能性,進而對自身依憑知識生産而“介入”社會進程的地位和角色保有一種高度的警省。
應該說,在這短短的10個月的“規訓”中,“小南湖讀書小組”第一期學員經由他們各自的努力,不僅經驗瞭他們個人在學術上的磨礪,享受到瞭閱讀和思考給他們帶去的睏惑和快樂,而且也有瞭可見的智性收獲;更為重要的是,他們通過相互之間平等的討論和交流,在嚴格遵循學術規範的前提下,在一定程度上養成瞭良好的學術風氣,而且還在不知不覺中形成瞭種種可以進行深入討論理論問題的學術群體。徵用一位學員的話來說:“彈指一揮間,當我們有機會總結和迴顧‘小南湖’讀書小組的閱讀時光時,時間已過一年有餘,手頭上九次討論的文稿也已積纍瞭厚厚一疊。突然之間,每個人都有很多話說。心情已不復當初的心情,顧慮也已不再顧慮,得失成敗被拋之腦後,心中的情感卻噴湧欲發。有人憶起瞭激烈的討論和無界限的批判;有人講到學友之間的互相交流和幫助;有人形容思考的樂趣和動筆的艱辛一一在狹窄的宿捨中睏獸般地踱來踱去;有人笑談東窗既白,孤燈未滅;更有人情難自已,潸然淚下。萬般情感,皆於己心‘有戚戚焉’。一年的‘小南湖’,不僅是一段文化苦旅,也是一段心情之旅、情感之旅、精神之旅。迴首這一年的讀書時光,我們體驗著、感觸著,我們都找尋到瞭屬於自己的散著書香的苦樂年華”(劉小平:“‘小南湖’感言:讀書中的交流之趣”,載http://dzl.1egaltheory.COm.cn/view.asp? infoid=7610&classid=6)。當然,這一批年輕人在嚴肅閱讀的基礎上、在對思想脈絡的細緻把握和梳理中,漸漸擁有瞭某種真正熱愛學問和深入反思理論的能力;由他們的努力,我可以說看到瞭某種鮮活的新趨嚮,亦即一種否棄對西方理論“簡單拒斥”或“不加反思的接受”的趨嚮,一種建構中國自己學術傳統和學術自主性的趨嚮。
“小南湖讀書小組”第二期的閱讀活動正在進行之中。當然,對於“小南湖讀書小組”的誕生、成長到眼前這本文集的齣版,再到以下各期“小南湖讀書小組”的接續,我想,或許我們不能把它們看成一個個孤立的事件,因為在實質上它們意味著一種持續性的努力過程,是一種學術得以在其間傳承、積纍、乃至增量的過程。我之所以把他們的成果以《知識與法律》的形式發錶齣來,一方麵是因為我希望有更多的讀書人一起來讀書,共同加入到這個旨在發展中國法學、甚至發展中國社會科學的隊伍裏來,另一方麵則是因為我由衷地想指齣,“小南湖讀書小組”雖創生於吉林大學,但是它無論如何不可能隻屬於吉林大學:從這裏走齣來的一批批學員以及他們的思想,都將構成中國法學、乃至中國社會科學未來的一部分。我們有理由這麼相信!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知識與法律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