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笔录

诉讼笔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作者曾被评为尚健在的最伟大的法语作家,从成名作《诉讼笔录》到《流浪的星星》《非洲人》,他始终对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病格外敏感,人类的灵魂似乎在遥远的异乡找到归宿。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勒·克莱齐奥
出品人:
页数:261
译者:许钧
出版时间:1998年12月
价格:11.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722334
丛书系列:法国当代文学丛书
图书标签:
  • 勒·克莱齐奥 
  • 法国文学 
  • 小说 
  • 法国 
  • 新寓言派 
  • 外国文学 
  • 诉讼笔录 
  • 文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诉讼笔录》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这部“小说”太令人惊奇了。 据说作者勒•克莱齐奥被称为“新寓言”作家。那么按照这种评价反顾这部作品的话,似应是埋伏了一些寓意的。 这部小说的名字——“诉讼笔录”——本该令人联想起一种秩序森严的仪式,并且这种仪式将涉及到当事...  

评分

罗豫/文 如果给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评一个“最佳处女作奖”, 勒克莱齐奥的《诉讼笔录》应是重要备选。读罢此书,更强烈的冲动是会十分好奇:勒克莱齐奥接下来的作品写什么。很明显,勒克莱齐奥在这部小说中一出手,就让主人公退回到一种人类的原初状态,几乎尝试给现代文明来了...  

评分

评分

for《新闻晨报》 如果不是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估计不会有多少人还能想起这个长得有点过分的名字——让-马•居•勒克莱齐奥和他的《诉讼笔录》。要知道,早在十几年前的1992年,安徽文艺出版社就引进了这本书,可似乎被人忘了个干干净净。这件事情给我的启示,是中国...  

评分

刊于《文景》2008年第十一期   (欢迎访问《文景》读者小组:http://www.douban.com/group/wenjing/)      自从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以来,获奖者从罗曼·罗兰到萨特、从海明威到肖洛霍夫,大多是世界驰名的欧美作家。到20世纪后期,颁奖范围逐渐扩展到世界的其...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种萨特式洛根丁的感觉入手,亚当和米雪儿在一起想变成碎石那里简直神作,读起来心神荡漾。勒爷爷对客观物件的形状、线条、色彩、细部的冷静描写,有“新小说”派的“物主义”的痕迹。主人公亚当·波洛那种非理性的“向性”式的精神反应,使人想起娜塔丽·萨洛特作品中的阿米巴虫式的心理活动。而那些行人与旁观者不连贯的无意义的对话,与荒诞派戏剧中的对话颇有相像之处。勒克莱齐奥描绘文字中那种隐晦、难以理解的联想完全是超现实主义的,而他那些跳跃性极大的比喻则是象征主义式的。他在自己这部小说里几乎汇集了那些反传统的先锋人物所提供给他的乳汁,这使他超越了纯粹形式主义而获得了虽说是反传统、但却不失某种艺术哲理的美学价值。

评分

我承认 我看不懂也不想看完

评分

这不是一次轻松的阅读经历。

评分

中期。曾经觉得气质最合,但现在想来,世界远非想象。

评分

从一种萨特式洛根丁的感觉入手,亚当和米雪儿在一起想变成碎石那里简直神作,读起来心神荡漾。勒爷爷对客观物件的形状、线条、色彩、细部的冷静描写,有“新小说”派的“物主义”的痕迹。主人公亚当·波洛那种非理性的“向性”式的精神反应,使人想起娜塔丽·萨洛特作品中的阿米巴虫式的心理活动。而那些行人与旁观者不连贯的无意义的对话,与荒诞派戏剧中的对话颇有相像之处。勒克莱齐奥描绘文字中那种隐晦、难以理解的联想完全是超现实主义的,而他那些跳跃性极大的比喻则是象征主义式的。他在自己这部小说里几乎汇集了那些反传统的先锋人物所提供给他的乳汁,这使他超越了纯粹形式主义而获得了虽说是反传统、但却不失某种艺术哲理的美学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