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清瞭有關現代性的上述思路之後,我們再迴到餘虹的《革命·審美·解構》一書。我覺得該書的基本思路與上述思路可謂不謀而閤,而且,可以說,上述思路的終點,正是餘虹寫作本書的邏輯起點,即從中國社會現代性的內在衝突來考察、闡釋、說明整個20世紀中國文學理論的內在矛盾及其復雜的演進曆程。餘虹的基本思路是:20世紀中國文學理論的現代性主要體現為以梁啓超為起點的現代工具主義與以王國維發端的現代審美主義及其衝突。這種現代性衝突的曆史大緻是:第一,學術化時期:從晚清的學術爭論到五四新文學理論的雙重現代性追求(文學革命論與文學自主論)。第二,政治化時期:五四後到80年代末,第一階段五四後到文革是現代工具理論主義藉助政治權力上升到獨尊地位並排斥打擊現代審美主義,理論上經曆瞭“新寫實主義”、“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和“兩結閤”三大革命現實主義的形態和話語。第二階段文革後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現代審美主義藉政治寬鬆時期全麵復興並在學術思想上壓倒瞭現代工具主義。第三,90年代以來,是現代性衝突轉化為後現代性對現代性的解構與再建構。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這本我也看過。可惜瞭。
评分重溫現當代文學史,工具性和審美性,文學永遠也在兩極之間
评分找靈感,重讀幾個章節,依然埋藏著深深地激情,粗闊地敘述,精巧地分析,是一種語感實踐意義上的學術創作。總之,感謝嚮天淵老師六年前推薦此書。
评分很棒
评分如果想對20世紀中國現當代文學曆程、本質有更深入、更深刻的把握,讀一讀這本書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