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华(1897--1986),哲学家、美学家、诗人。原名之槐,字伯华。生于安徽安庆市小南门方宅母亲的家中,祖籍江苏常熟。幼年在南京模范小学读书。1919年在上海主编《时事新报》文艺副刊《学灯》,发现和扶植了郭沫若等文坛新秀。1920年赴德留学,先后在法兰克福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和美学。1925年回国,任南京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哲学系教授。抗战期间随校迁至重庆,抗战胜利后返回南京继续任教。1952年改任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史教授直至逝世。
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1925年即开始讲授康德哲学及西方美学,当时有“南宗北邓(邓以蛰)”之称。1986年1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宗白华先生是现代中国的美学泰斗。其美学著述抒情,艺术,充满着中国古典的诗情画意,融老庄哲学、屈骚传统、柳宗和儒学于一体,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无限,于方寸间体现广阔之天地,处处透露出诗人的敏锐和近代人的感受,牢牢地且又直观地把握了中国美学的精英和灵魂。本书荟萃了宗先生的美文精品22篇,是宗先生所写美学论著精品中的精品,曾影响过整整几代学人。此次重新出版,又新增宗先生每个时期真实照片和题词,使之更显大方、素洁、高雅。
久仰宗柏华先生大名,第一次读他的书。《美学散步》最开始吸引我的就是它的书名:美学散步——在美学里散步,在美里散步。美学在学习了一学期的时间当中我认为算是各个学科中相对比较艰涩的课程,有许多专业术语需要理解,许多美学大家需要去了解认识。而面对一本《美学散步...
评分《美学散步》主要讲中国的美学,比如山水画、书法、壁画和雕塑,谈得最多的是山水画。他认为中国的绘画和雕塑统一于绘画,所以中国的雕塑也相对平面。而西洋的绘画统一于雕塑,所以绘画作品也像雕塑一样讲究明暗光影立体等。山水画讲究是是气韵流动、灵性,不论透视和机械的几...
评分在很多地方,美是危险的,尖锐的,刺刀见红的。我被那样的美不折不扣地折磨着,还乐在其中。直到有一天我醒悟到中国人传统的美,是温润如玉的东西。让人温暖,而不是遍体生寒。 这本书,就能传达这样的温暖芳香。 昨日当当才到货。感觉上却已经拥有了很久很久了。
评分看的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以81年版为底的再版。排版实在差,长宽比例严重失衡,天头地脚狭窄不堪,真是对不起“美”,整体逊于初版。 涉及中国艺术的部分,核心为中国人的宇宙观,与李泽厚《美的历程》(交相辉映,当否?),可互补。也是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木心有宇宙...
评分看的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以81年版为底的再版。排版实在差,长宽比例严重失衡,天头地脚狭窄不堪,真是对不起“美”,整体逊于初版。 涉及中国艺术的部分,核心为中国人的宇宙观,与李泽厚《美的历程》(交相辉映,当否?),可互补。也是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木心有宇宙...
中國古代藝術的境界畢竟還是要高於西方,韻同樂,律同舞。
评分无疑,宗白华对古代中国艺术中的美学思想有较深的理解,但他的论述过于学院派,有时让人觉得空泛。或者说,他是站在一个“为了美而美”的角度去理解艺术与美,对一般的普通人来说有点虚。相对而言,李泽厚关于美学的研究总是引用很多经济、政治研究的内容,似乎更加接近客观的真相。因为宗先生研究的对象和我关注的对象不同,所以书看得比较乏味,印象较深的是提及“一切艺术都趋向音乐”,音乐的核心是什么呢?节奏。换言之,就是指作品的结构问题,不同的载体以不同的形式体现出一种艺术的节奏感,进而产生美的表达。书中论及唐诗,说晚唐诗人颓废,那到底是政治家颓废还是艺术家颓废?可以说,艺术是无能的,指望艺术救国不就是个笑话吗?艺术终究只是一种复述与再创造,而这个过程带有强烈的虚构色彩,谈及艺术时还是不要过度拔高为好。
评分内容很少,书很厚
评分挺好~
评分太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