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華(1897--1986),哲學傢、美學傢、詩人。原名之槐,字伯華。生於安徽安慶市小南門方宅母親的傢中,祖籍江蘇常熟。幼年在南京模範小學讀書。1919年在上海主編《時事新報》文藝副刊《學燈》,發現和扶植瞭郭沫若等文壇新秀。1920年赴德留學,先後在法蘭剋福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哲學和美學。1925年迴國,任南京東南大學、中央大學哲學係教授。抗戰期間隨校遷至重慶,抗戰勝利後返迴南京繼續任教。1952年改任北京大學哲學係美學史教授直至逝世。
宗白華是我國現代美學的先行者和開拓者,被譽為“融貫中西藝術理論的一代美學大師”。1925年即開始講授康德哲學及西方美學,當時有“南宗北鄧(鄧以蟄)”之稱。1986年1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宗白華先生是現代中國的美學泰鬥。其美學著述抒情,藝術,充滿著中國古典的詩情畫意,融老莊哲學、屈騷傳統、柳宗和儒學於一體,從一丘一壑、一花一鳥中發現無限,於方寸間體現廣闊之天地,處處透露齣詩人的敏銳和近代人的感受,牢牢地且又直觀地把握瞭中國美學的精英和靈魂。本書薈萃瞭宗先生的美文精品22篇,是宗先生所寫美學論著精品中的精品,曾影響過整整幾代學人。此次重新齣版,又新增宗先生每個時期真實照片和題詞,使之更顯大方、素潔、高雅。
宗白华先生曾在《看了罗丹雕刻以后》一文中写下这么一段话,“我们知道‘自然’是无时不在‘动’中的。物即是动,动即是物,不可分离。这种动象,积微成著,瞬息变化,不可捉摸。能捉摸者,以非是动;非是动者,即非自然。照像片于物象转变之中,摄取一角,强动象以为静象,以...
評分宗白华先生曾在《看了罗丹雕刻以后》一文中写下这么一段话,“我们知道‘自然’是无时不在‘动’中的。物即是动,动即是物,不可分离。这种动象,积微成著,瞬息变化,不可捉摸。能捉摸者,以非是动;非是动者,即非自然。照像片于物象转变之中,摄取一角,强动象以为静象,以...
評分刘小枫:湖畔漫步者的身影——忆念宗白华教授 二十世纪的岁月已逝大半。那些随这个即将成为过去的世纪而逝去的老一辈学者们,留下了什么样的风尘身影呢? 如今,学术界已开始回顾那些与这个不那么称心如意的世纪同龄、从大灾大难中过来而又悄然逝去的一代汉语学者。...
評分真是年轻时候的疯言疯语啊~ 不删了,留下警醒自己。 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就此作罢。两星给在老先生对传统文艺观念的谙熟。 他老人家将美学等同于一种由表象的诸如色彩线条块面节奏等内容和玄学的儒释道学说的艺术观念糅合一块的东西,其实鲍姆加登创建的美学学科没这么狭隘...
評分看的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以81年版为底的再版。排版实在差,长宽比例严重失衡,天头地脚狭窄不堪,真是对不起“美”,整体逊于初版。 涉及中国艺术的部分,核心为中国人的宇宙观,与李泽厚《美的历程》(交相辉映,当否?),可互补。也是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木心有宇宙...
中國古代藝術的境界畢竟還是要高於西方,韻同樂,律同舞。
评分個人對宗白華的喜愛超過李澤厚
评分中國古代藝術的境界畢竟還是要高於西方,韻同樂,律同舞。
评分挺沒意思的,當成美文看看還行,說是研究過康德美學的,闡釋中國古典美學的時候還是擺脫不瞭印象派的風格,拿齣“境界”二字擋門麵,卻連嚴格精確的定義也拿不齣來,用分類來抵定義
评分以前在揚州先鋒,買瞭這書,後來又看宗白華的詩集,印象中叫《流雲小詩》,覺得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