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研究(第1卷)》是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按语:胡塞尔(1859-1938)的《逻辑研究》(1900-1901)足以跻身哲学史上极少的几部最重要的基础性或原创性著作,虽然其光芒因其过于庞大而晦涩的内容(中译长达1300多页,多讨论逻辑、意义和概念问题)、粗粝的原生态写作(近乎草稿)和犹疑不定的观念而有所黯淡。在《逻辑...
评分 评分胡塞尔的逻辑研究 可以说是结构非常完整条理非常清晰。胡塞尔不仅要批评心理主义,还要把这之下的一切怀疑主义相对主义人类主义掰开了揉碎了地批评,并且还把支持这些逻辑学家一个个揪出来排队批评。这样层层递进,情到深处,胡塞尔不禁对人不对事直接开喷:利普斯所倡导的心理...
评分《逻辑研究》德文原版达千页,中译本近百万字,运思极其精微,名相极其纷繁,阐述概念则条分缕析,讲述义理则交叠往复,非澄心静气不能解其言说,非沉潜咂味不能达其旨归。自初次启卷至于今日,时作时辍,得一忘十,断断续续终于读到卷末,感觉如同完成了一次艰难的精神旅...
评分今年的4月27日是胡塞尔逝世70周年的纪念日,我这个崇敬胡塞尔的哲学门外汉一直想写点纪念的文字,可一直拖到现在也未完成。我绝不敢说自己“懂”胡塞尔——那是“聪明人”才敢妄言的,这里只是想和对真正的哲学有点兴趣、又有一定西方哲学基础的朋友聊聊自己的一点阅读...
早期胡塞尔,四章开始伪前戏,七章正式前戏,十一章才终于点题迎来各种高潮=-=;粗略可以看出上承笛卡尔的明见性康德的先验,与狄尔泰并为从心理学一脉出发的文理两支,下继海德格尔的此在萨特的自在自为;这样看来伟大的莱布尼茨对现象学和分析哲学居然都有重大影响,无怪两派最后到维特根斯坦又能合体了;另,关于集合论的部分实在ORZ,到《观念》才出意向性=-=中短期内都是看不了了sigh。
评分早期胡塞尔,四章开始伪前戏,七章正式前戏,十一章才终于点题迎来各种高潮=-=;粗略可以看出上承笛卡尔的明见性康德的先验,与狄尔泰并为从心理学一脉出发的文理两支,下继海德格尔的此在萨特的自在自为;这样看来伟大的莱布尼茨对现象学和分析哲学居然都有重大影响,无怪两派最后到维特根斯坦又能合体了;另,关于集合论的部分实在ORZ,到《观念》才出意向性=-=中短期内都是看不了了sigh。
评分早期胡塞尔,四章开始伪前戏,七章正式前戏,十一章才终于点题迎来各种高潮=-=;粗略可以看出上承笛卡尔的明见性康德的先验,与狄尔泰并为从心理学一脉出发的文理两支,下继海德格尔的此在萨特的自在自为;这样看来伟大的莱布尼茨对现象学和分析哲学居然都有重大影响,无怪两派最后到维特根斯坦又能合体了;另,关于集合论的部分实在ORZ,到《观念》才出意向性=-=中短期内都是看不了了sigh。
评分老倪翻译的就是好
评分1.纯粹逻辑学(逻辑学既包括理论的部分也包括实践的部分,构成理论部分的是纯粹逻辑学,它为实践部分提供基础)的性质在于它是理论科学,理论科学为规范科学和经验科学(心理主义)提供基础而不是相反。逻辑规律具有心理主义经验规律所不具备的观念性、确然性和先天性(非经验的有效性)。2.《逻辑研究》第二卷并没有回到第一卷所批判的心理主义中, 因为“先验主体性”意义上的主体不是个别的人而是“主体一般”,这个意义上的主观性其实是一种真正的客观性,属于观念/理论领域而不是经验/事实领域。3.胡塞尔对心理主义的最重要的指责在于指明心理主义最终是一种怀疑论的相对主义,这一批判的有效有赖于那个时代科学理性、理论理性的有效性依然被普遍认同,争论双方有一个共同的裁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