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三联书店·1997年第3期) 前几篇都是关于历史问题,探讨历史是什么的本源性命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然是一种态度,但历史自有其面目,如何揭示历史之本来面目,方法论之不同,结论亦自不同。李庆西谈《阿Q正传》、李振声谈《九月寓言》,是难得的两篇文学评论。虽有过度阐释之嫌,毕竟有一种让人阅读的兴趣,其角度新颖,值得我们关注。李零的《药毒一家》,写来舒展大方,对各种史料掌握的比较全面,读之令人受益。程映虹消解“瓦尔登湖的神话”在《读书》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何怀宏对此表示了异议,他的《事关梭罗》虽不是再度反正之作...
评分我一直都把《读书》当做是一本半学术的读物,它并不休闲,也不是完全的无趣味的纯学术杂志。杂志里面的很多文章都让人读后有一种思维上的冲撞,我只买过几本《读书》杂志,可以这样说,《读书》实在是一本很小众化的杂志。这也是它的成功之处。《读书》永远不缺少固定的读者群,而且这样的读者群将是非常精英类的读者群。《读书》杂志很便宜,所谓物超所值。但是似乎杂志内的新鲜东西越来越少了,好像是一个正在被逐渐消耗的蛋糕,表面的奶油越来越淡,它偏向学术的倾向可能会丧失一些读者,而这也是无法避免的。 end
评分是一本可以用来读很久的书,倒不是读很多遍, 买回来甚至都不会急着去读,总觉的它就在那, 等你想读书了,仅仅是想书了的时候去翻开它, 一本书读久了,就不要让它有震撼你的想法, 最好是亲切.
评分《读书》和《万象》 2005.1.6 昨天在博雅堂看到2005年第一期的《读书》和《万象》。《读书》自然是要买的,从99年以来还没有哪期落过。《万象》以前没买过,不知怎的,我有点觉得它太小资,不过这一期的封面很漂亮,拿在手里摩挲良久,最后还是决定买下来了。后来看到定价吓了一跳,竟然从6块涨到9块了,唉,现在买书也快变成一种奢侈了。 不可否认,《万象》的可读性确实要比《读书》高,看看标题就知道,都是些益智怡情之作,读着好玩,看着轻松,也能从中知道不少掌故,况且文笔又是这般漂亮。相比之下,这两年的《读书》颇为人诟病,即使是...
评分三联生活周刊的人,看读书杂志是免费的 今天拿到了第7期 看了三四篇文章,书城我只看了一篇 思想的魅力,倪梁康。评的是《大哲学家100》,彼得·金著,三联书店2007年1月版。倪桑这篇文章写得挺轻松。搞现象学的人都可能比较幽默。 回头抄思想的魅力。。倪博导引用道:“用彼得·金的话来说,大陆学派与英美学派都承认维特根斯坦的贡献和地位,不过他在英美学派内部的名声正在下滑。——这是相当内行的观察和描述。”我考上大学的时候,跑到图书馆看书,抽出的第一本书就是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我一看,里头写的都是什么建筑工人,递砖头的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