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1927年生,原藉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1982年定居纽约。
著有散文集《琼美卡随想录》、《散文一集》、《即兴判断》、《素履之往》、《马拉格计画》、《鱼丽之宴》、《同情中断录》;诗集《西班牙三棵树》、《巴珑》、《我纷纷的情欲》、《会吾中》;小说集《温莎墓园日记》。
《温莎墓园日记》是木心的小说选集。
经过年近八十的作者手订,小说集删去了原来繁体字版《出猎》一小节,把“我”隐得更深,实际上是更耐人琢磨了。《美国喜剧》《一车十八人》《夏明珠》《两个小人在打架》《SOS》《完美的女友》《七日之粮》《芳芳NO.4》《魔轮》等,每一篇都在尝试新的视角,“从彼岸回来的人”,原来是这么了解人世的酸楚,生活没有“退息”,他对此岸洞若观火。
1982年,已过知天命之龄的木心离开中国,旅居美国纽约。到了国外后,他决意把主要精力放在写作上,自1984年至今,木心已出版了繁体字版多本散文、诗集和小说,颇负时誉。木心自己提了一个说法,他是"文学不明飞行物"。木心也是文体家,作品不重复自己,用字非常讲究,标点也讲究。
舍友一段时间之前看的木心这本书,评价是“老爷子真是老于世故”,又附了一句“厉害厉害”。我看了,叹了叹气,又有一种奇怪的心情舒畅。 以前读过文学回忆录,觉得就是文采好还有有见地,最近再读一遍发现用社科的语言解构木心的话就是一个社科理论。感觉好像常去一家菜馆吃饭...
评分《温莎墓园日记》中有这么一则汉人旧事。 1645年,北国沦丧,国号改为顺治二年。此时,南地亦危在旦夕,清军率领大军攻陷南京之后转攻江阴县,而原本的守土史,早已降的降,逃的逃。汉人不甘就如此屈服于满人铁骑下,于是江阴县人推举崇祯年间仅凭一人之力成功击退海上强盗的...
评分窝在英伦小岛上的最后几个月里,一个小辈推荐我看的。用木老的话来说,也相当于生活在沙漠里。 当时也就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理,因为多年以来,能读得进去的,只有亦舒和安妮宝贝了。(真是汗颜。事实如此,虽鄙夷自己,但却不能不站定,并紧双足,认清自我。) ...
评分这是我读的木爷爷的第一本书,今日得知其逝世的消息才想到该写点什么,当然,我不是什么有文学功底的作家。甚至连文艺青年也算不上,我只是单纯的喜欢木爷爷的书罢了。 第一次读他的书就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那种不同于现在所谓名作家的东西,扎实的文学功底让让木爷爷的小说看...
评分雨夜,一个知己,忽然来了辆马车。上了车,正走着,却陷到了坑里。下去推车,又走。忽而马车夫叫到,“月亮出来了”…… 绝美的意境,美到不真实,美到不象是这个年代,作者说是19世纪,感觉却更像是莎士比亚的伦敦,或者,是但丁和贝阿特丽齐的佛罗伦萨。
短篇惊艳,还没读完,一是每篇都浓郁蕴藉,读完竟是不能掉头继续,二是舍不得,好看的字少一点是一点。唯一一点,有时他也真是太聪明时髦。于是不如鲁迅的更有回味。现在好像明白别人说他做作的意思了,刻意嘛,但文字结构是要刻意求精,无雕琢感的完美是大境界,难求。在序里,木心说“分身”“化身”似乎是他的一种欲望,与“自恋”成为相反的趋极。但是这聪明时髦劲儿,毕竟还是化身变身过程中的障碍。 读完了,五星改了四星。一见钟情终究靠不住。
评分风格各异。印象最深的是《夏明珠》,读完有如受重创,好想哭。
评分这本书,我反复看,不用究诘这是小说抑或散文,这是一本回忆录啊
评分写得不如他的散文,但是人性气息更直接
评分像水墨画一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